-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咏 影 唐 /齐 己 万 物 患 有 象 ,不 能 逃 大 明 。始 随 残 魄 灭 ,又 逐 晓 光 生 。曲 直 宁 相 隐 ,洪 纤 必 自 呈 。还 如 至 公 世 ,洞 鉴 是 非 情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残魄(cán pò)的意思:指人或物因受到严重打击或摧残而残缺不全的精神或形象。
大明(dà míng)的意思:指光明、公开、显露之意。
洞鉴(dòng jiàn)的意思:深刻的观察和洞察力
光生(guāng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根基、没有根本、没有根据。
洪纤(hóng xiān)的意思:指非常纤细的东西,形容事物微小而不起眼。
还如(hái rú)的意思:如同,好像
曲直(qū zhí)的意思:表示对人的品行、行为是否正直、诚实进行评判。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晓光(xiǎo guāng)的意思:指黎明时分的光亮,比喻新的一天的开始或新时代的到来。
至公(zhì gōng)的意思:指公正、公平、公道。
- 注释
- 万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患有象:展现出形态,具象化存在。
大明:明亮的光芒,这里指光明或真理。
始随:开始跟随,指随时间变化。
残魄:此处比喻夜晚或消逝的事物。
灭:消失,结束。
晓光:黎明的光线,象征新生或开始。
曲直:弯曲与正直,比喻事物的不同状态或性质。
宁:岂,难道。
相隐:相互隐藏,指不被察觉或掩盖。
洪纤:宏大与细微,泛指所有规模的事物。
必自呈:必定自己显现出来,指无法掩饰。
至公世:极其公正的时代或环境。
洞鉴:深入洞察,明察秋毫。
是非情:正确与错误的实情,真实情况。
- 翻译
- 世间万物都显现出形态,无法逃离光明的照耀。
它们随着夜晚的消逝而消失,又随着晨光的到来而重生。
无论曲折还是笔直都无法隐藏,无论是宏大还是细微都必定展现。
就像在最公正的时代,一切的是非真相都被彻底洞察。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咏影》,作者是唐代的诗人齐己。这首诗通过对影子的描绘,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一切事物都有其形象和本质,而这些都是无法逃脱大自然光明真理的检视的。诗中“万物患有象,不能逃大明”一句,就直接点出了这一主题。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影子的观察来阐述这个思想。影子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它既附属于物体,又独立存在。诗中的“始随残魄灭, 又逐晓光生”描绘了影子的这种特性。这里,“残魄”指的是夜晚的余光,而“晓光”则是早晨的阳光。影子在夜幕降临时消失,在朝曦初照时重现,这正如自然万物在大明之下无所遁形。
接着,诗人写道“曲直宁相隐,洪纤必自呈”。这里,“曲”和“直”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洪纤”则比喻复杂纠缠的事情。这句话意味着,无论是直截了当的事物还是曲折复杂的情形,最终都会原形毕露,无法长久地隐藏。
最后一句“还如至公世,洞鉴是非情”,诗人借用了古代圣君至公的智慧和公正来比喻大自然的洞察力。至公能够明辨是非,同样,大自然也能洞见一切事物的真伪与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影子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学思想,即万物皆有其本质,而这些本质都是无法逃脱大自然光明真理的检视。这既是对宇宙万物规律的认识,也是对人世间是非曲直的一种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