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毛锥力,空将铁砚磨。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挽 安 溪 黄 丞 宋 /刘 克 庄 未 得 毛 锥 力 ,空 将 铁 砚 磨 。暗 投 主 司 老 ,私 淑 里 人 多 。三 韭 何 妨 饱 ,双 松 不 待 哦 。乡 邻 惜 耆 旧 ,为 辍 相 舂 歌 。
- 翻译
- 未曾得到才华出众的帮助,只能空自把铁砚研磨。
私下里投靠年长的主管,更多的人敬仰我的学识。
几根韭菜也能满足我,无需吟咏那两棵松树。
乡亲们怜惜年迈的老者,停止歌唱来陪伴我。
- 注释
- 毛锥:比喻有才华的人。
空:徒然,白白地。
铁砚:古代用于研磨墨汁的硬石砚台。
主司:主管,负责人。
私淑:私下敬仰,暗中学习。
里人:乡里的人,邻居。
三韭:泛指蔬菜,象征简单生活。
双松:可能指的是诗中的名句或典故,代表高雅学问。
耆旧:年长而有威望的人。
相舂歌:相伴唱歌,表示友好的互动。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书房内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物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开篇“未得毛锥力,空将铁砚磨”,表现了主人公对于书写工具的精益求精,即使没有得到理想中的毛笔,也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文字技艺。
接着,“暗投主司老,私淑里人多”透露出了诗人对知识的尊崇和向往,以及对前人的敬意。这里的“暗投”意味着在无声中学习和模仿;“主司老”指的是古代的官员或学者,“私淑里人多”则表明诗人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尊重,更是在内心深处对他们的知识和智慧有所领悟。
第三句“三韭何妨饱,双松不待哦”,通过对书房中物品的描写(三韵指的是古代学习书籍的方法之一,即反复吟咏;双松则是常见于学者居所之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无限渴望的心境。即使在满足和休息时刻,仍然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最后,“乡邻惜耆旧,为辍相舂歌”则是对周围环境和乡邻关系的一种描绘。“乡邻惜耆旧”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和老一辈的怀念之情;“为辍相舂歌”则展示了一种集体活动,可能是在田间劳作时或是节庆时与邻里共同高声歌唱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生活的细腻刻画,以及对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尊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上,同时也反映了一种乡土文化中的和谐共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徐之才赴洋州
三河使指皆精选,八座郎官最上游。
袖手看人趋要职,息肩随分领偏州。
遐方暂屈严明府,旧部争迎郭细侯。
常爱昔人为郡乐,不妨循吏与民休。
枌榆指顾秦川近,台榭周环灙水流。
阙下子牟心感慨,天涯宾客老淹留。
方将振羽趋庭鹭,岂便忘机狎海鸥。
青汉绕山迎隼旆,北风吹雪犯貂裘。
从来恩馆深仁遇,依旧邻封窃庇庥。
远别不惟思酒盏,相忘何事更书邮。
郢中无和阳春曲,时寄新声欲强酬。
送胜之宰仁和
霜风掠野卷愁云,紞紞催船画鼓频。
方喜乡闾得贤宰,却惊燕席失佳宾。
去鄞迤逦穷残腊,渡浙依稀傍早春。
恰幸主人真恺悌,承宣相与慰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