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丝低挂蠖,桑茧自成蛾。
吏散庭花落,朋稀野雀过。
这首明代诗人陶安的《偶闲》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画面。首句“古堞晴观涨”,写的是在晴朗的日子里,诗人站在古老的城墙边,欣赏着水面的上涨,展现了他悠然的观察力。接着,“幽蹊缓踏莎”描绘了诗人漫步在僻静的小径上,脚下是柔软的莎草,步履轻缓,流露出内心的闲适。
“槐丝低挂蠖,桑茧自成蛾”两句,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出了槐树上的丝线垂下,如同虫子蠕动,而桑树上的茧已自行孵化出蚕蛾,这些生动的细节增添了自然的生机和季节的转换感。
“吏散庭花落,朋稀野雀过”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官署中的人员散去,庭院中花瓣飘落,朋友来访稀少,只有偶尔的野雀掠过,更显出诗人远离尘嚣的清寂。
最后,“却思前数载,官事猬毛多”诗人回首过往,感叹过去的几年里政务繁忙,像刺猬身上的毛一样密集,与当前的闲暇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忙碌生活的回味和对当下宁静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偶得闲暇时的所见所感,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融入了人生的感慨,展现出诗人淡泊名利、享受宁静的心境。
空谷幽兰,恰宜称、檀几练屏。
清明过、瓦盆亲种,来献元亭。
癸丑亭分修竹翠,潇湘水蘸黛螺青。
好伴他、玉树与芝房,生谢庭。妃芳杜,奴素馨。
抱瑶瑟,怨湘灵。纵三闾憔悴,不改清醒。
笙里诗难游夏补,花中人爱井春名。
向绿窗、吟遍楚人词,闻佩声。
雨丝直。帘影依依漾碧。
登楼望、惟见柳条,学染娇黄弄春色。迢遥去旧国。
心惜孤舟剩客。
江城畔、风送暮寒,应忆裁衣试金尺。欢游半陈迹。
但写恨银钩,追梦瑶席。天涯芳草逢寒食。
知陌上嘶骑,渡头维缆,行程千堠更万驿。
怅鸾凤南北。幽恻。怨怀积。甚客去楼空,魂断音寂。
危阑徙倚情何极。怕独对尊酒,乍闻邻笛。
阑珊清夜,漏箭永,伴泪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