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林可山·其二》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至(bù zhì)的意思:不到最坏的地步;不会达到那种程度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多应(duō yìng)的意思:多次应对,多方面应用。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蕉鹿(jiāo lù)的意思:蕉鹿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对某人或某事物的称赞,表示非常好、非常棒。
酒徒(jiǔ tú)的意思:指沉迷于酒的人,形容酗酒成性的人。
可人(kě rén)的意思:指人的外貌、气质或性格让人感到可爱、令人喜欢。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望山(wàng shān)的意思:望山是一个成语,指的是远望山峰的意境。它常用来形容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也可以表示追求目标、追求进步的意愿。
虚名(xū míng)的意思:指空有名声而无实际才能或成就。
一苇(yī wěi)的意思:比喻柔弱的力量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 翻译
- 期待的人迟迟不来,天天望着孤独的山峦。
并不是在寻找吟诗的朋友,大概是在寻找饮酒的同伴。
虚名如同竹篮打水一场空,清闲的兴致却因想起鲈鱼羹而起。
听说同一条河里的景色也好,能否乘一叶苇舟相邀共游呢?
- 注释
- 可人:期待的人。
期:期待。
至:到来。
日日:每天。
望:看。
山孤:山显得孤独。
招:寻找。
吟侣:吟诗的朋友。
多应:大概。
觅:寻找。
酒徒:饮酒的人。
虚名:空洞的名声。
付:交付,比喻成空。
蕉鹿:比喻虚幻的事物,出自《列子·黄帝》中的‘蕉鹿之梦’。
清兴:清闲的兴致。
动:引发。
莼鲈:指美味的莼菜羹和鲈鱼,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同川:同一河流。
好:美丽。
能:能够。
通:通过。
一苇:一叶苇舟。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寄给友人林可山的第二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林可山期待未至的失望与孤独感,每日望着空寂的山峦,期盼着他的到来。诗人推测林可山可能并未邀请他一同吟诗作对,而是去找寻饮酒的朋友了。他自嘲将虚名看得很轻,如同对待虚构的蕉鹿,而真正让他心动的是那份清淡的雅兴,如同怀念起故乡的莼鲈美味。最后,诗人以询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与林可山能够像同川之水那样畅通无阻地交流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含深意,体现了友情的期待与淡泊名利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