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洞(bā dò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破败、残破。
陂路(bēi lù)的意思:指行走的道路崎岖不平、坑洼不平整的样子。
北岩(běi yán)的意思:北方的山岩,比喻坚固不可摧毁的意志和品质。
乘龙(chéng lóng)的意思:指借势乘势,利用有利条件,迅速取得成功。
成仙(chéng xiān)的意思:指通过修行、悟道等方式成为仙人,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过访(guò fǎng)的意思:指超越正常的访问或拜访。
驾鹤(jià hè)的意思:指乘坐鹤骑行,形容人物高雅、飘逸的仙风道骨。
金精(jīn jīng)的意思:指金子和精明能干的人。
三山(sān sh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庞大。
桑田(sāng tián)的意思:比喻沧海桑田之变化,形容世事变迁。
生世(shēng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一生、一代人的生活。
石髓(shí suǐ)的意思:指人的头骨或尸骨,也比喻人的遗骸。
王烈(wáng liè)的意思:勇猛而有力的英雄气概。
无暇(wú xiá)的意思:没有时间或精力处理其他事情,忙于应对当前的事务。
无日(wú rì)的意思:没有一天;每天都
学道(xué dào)的意思:学习道德修养和道德准则。
- 翻译
- 暂时离开东陂,前往北岩之前去拜访。
蔡经开始学习修道,王烈早已成仙升天。
骑着鹤不知何时能再来,乘龙而去已经过了多年。
三山像银子铺成的地,八洞如同美玉装饰的天。
金的本质似乎快要飞尽,石头的精髓却依然坚硬。
自我感叹一生短暂,没有时间等待桑田沧海的变迁。
- 注释
- 暂出:暂时离开。
东陂:地名,此处指地方。
过访:访问,拜访。
北岩:地名,山的北面。
蔡经:古代人物,道教传说中的人物。
新学道:开始学习修道。
王烈:古代人物,传说中的仙人。
旧成仙:早已成仙。
驾鹤:古代常用来象征仙人的出行方式。
乘龙:古人认为龙是吉祥、尊贵的象征,也常用于形容神仙。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八洞: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金精:比喻珍贵的事物或精神。
石髓:石头的精华,此处可能指修炼的物质。
生世促:感叹生命的短暂。
无暇待桑田:没有时间等待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桑田沧海指世事变迁。
- 鉴赏
这首诗是王绩的《游仙四首(其一)》,创作于隋末唐初。这是一首描写仙境生活和表达对长生不老之境向往的诗歌。诗人通过借助仙境的奇特景象,抒发了自己对于超脱尘世、达到道家理想境界的渴望。
"暂出东陂路,过访北岩前。蔡经新学道,王烈旧成仙。"
开篇即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暂时离开了尘世的道路,前往北岩探访。在这里,蔡经和王烈分别象征着对道家修炼之法的追求与达成,他们或新学道术,或已成就仙籍。
"驾鹤来无日,乘龙去几年。"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他渴望能够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驾驭着仙鹤或者乘坐着龙,达到不受时间限制的自由状态。
"三山银作地,八洞玉为天。"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奇幻而壮丽的仙境图景,其中“三山”和“八洞”都是道教中指代仙境的地方名词。“银作地”和“玉为天”则形象地表现了仙境中的物质和空间都被神圣化,美好到了极点。
"金精飞欲尽,石髓溜应坚。"
这两句通过对比金精与石髓的不同特性,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修炼之法的理解,即在长时间的锻炼中达到精气合一的境界。
"自悲生世促, 无暇待桑田。"
结尾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感慨,他感叹自己生命短暂,无暇去等待那些需要岁月积累才能达到的修炼成果,比如像《庄子》中的“桑田日暮游”所描绘的那种仙境生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仙境奇特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现世、达到道家理想境界的深切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石田画卷
石田老人写生手,都从观物心中来。
不须更作体物语,要使花开花便开。
化工画笔只毫发,惧泄天机不令发。
红红紫紫数十枝,已具春秋四时法。
国宾神交能此翁,小亭燕坐无言中。
池鱼庭草各形色,抚卷一笑披光风。
二泉道人不识画,随处看花付清话。
题诗漫欲为花评,秋草菲菲满江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