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埃尘(āi chén)的意思:指微小的尘埃,也用来形容非常微小、微不足道的事物。
超物(chāo wù)的意思:超越物质,超脱尘世
词笔(cí bǐ)的意思:指笔者的才华和修养。
恍惚(huǎng hū)的意思:形容思想或感觉迷糊,不清晰或不真实。
荒凉(huāng liáng)的意思:荒凉指的是地方荒无人烟,景象凄凉寂寞。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末俗(mò sú)的意思:指人品高尚,不受世俗之累。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诗篇(shī piān)的意思:
[释义]
(1) (名)基本义:诗(总称)。这些诗篇写得很动人。(作主语)
(2) (名)比喻生动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
[构成]
偏正式:诗(篇
[例句]
这是光辉的诗篇。(作宾语)时人(shí rén)的意思:指当时的人们,也可指现代人。
失真(shī zhēn)的意思:指事物的本来面目被扭曲或变形。
天上(tiān s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美好的境地或事物。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幽谷(yōu gǔ)的意思:幽谷指的是深山中幽静的山谷,也用来形容偏僻、隐蔽的地方。
玉楼(yù lóu)的意思:指美丽华丽的宫殿或楼阁。
-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古代文化与精神世界的向往。诗中“少年词笔动时人”表明诗人对于能在文学上引起时代共鸣的人才给予肯定,而“末俗文章久失真”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当下世俗化、流于表面的文坛现状的不满。
“独爱诗篇超物象”一句,揭示了诗人的审美取向,他追求的是那种能够超越物质形态,触及更深层次精神世界的诗歌。紧接着,“祇应山水与精神”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特别是山川河流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的珍视。
“清溪水拱荒凉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萧瑟的画面,通过对清澈溪流和荒废古宅的描述,传递出一种物是人非、时光荏苒的情怀。而“幽谷花开寂寞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秘山谷中春天景象的独特感受,那里既有生机,也蕴含着一种孤寂和沉静。
最后两句,“天上玉楼终恍惚,人间遗事已埃尘”,诗人通过对天上神话之地“玉楼”的遥望,以及对世间过往旧事的回忆,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追求永恒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感慨于时间流逝,一切繁华与遗迹都已被时光所覆盖。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化之美的向往,以及对于超越尘世、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