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望 三 山 放 翁 居 宋 /苏 泂 晚 进 违 前 辈 ,湮 才 重 此 州 。绝 知 他 日 少 ,预 作 百 年 忧 。樵 牧 非 身 致 ,聪 明 不 我 谋 。莫 令 司 马 藁 ,祗 候 茂 陵 求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聪明(cōng mi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机智、反应敏捷。
茂陵(mào líng)的意思:指人的才华、品德等在一定领域内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
前辈(qián bèi)的意思:指在年龄、职位、学问等方面比自己更早出现或更高一级的人。
樵牧(qiáo mù)的意思:指贫苦人家为了生活,不得已放弃家园,离开故乡到外地谋生。
司马(sī mǎ)的意思:指能力出众、有才华的人。
他日(tā rì)的意思:指将来的日子,将来的某一天。
晚进(wǎn jìn)的意思:指人晚上学习或工作,进步较慢。
祗候(zhī hòu)的意思:指仅仅依靠候命或等待,没有实际行动。
- 注释
- 晚进:后辈晚来。
违:违背。
前辈:先贤。
湮:埋没。
绝知:深知。
他日:未来。
少:困难。
预作:预先。
樵牧:砍柴放牧。
身致:所追求的生活。
聪明:智慧。
不我谋:并未指引我。
司马:指司马迁,曾受困厄。
藁:困厄,不得志。
祗候:侍奉。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这里代指安宁之地。
- 翻译
- 后辈晚来违背了先贤的教诲,才华在这里被埋没。
深知未来困难重重,预先为百年后的忧虑而担忧。
砍柴放牧并非我所追求的生活,智慧并未指引我前行。
不要让我像司马那样困厄,只愿能在茂陵附近寻求安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泂的作品,名为《望三山放翁居》。通过这短短四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虑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感。
“晚进违前辈,湮才重此州。”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能未被及时发现和认可的无奈,以及可能因此而留在某个地方的命运。这里,“晚进”意味着成就或名声来得较晚,而“违前辈”则指与前人的成就相比有所不足。"湮才"二字,说明诗人对自己的才能有些自卑感,觉得自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未能得到充分展现。
“绝知他日少,预作百年忧。”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深远考虑和对未来世事的担忧。他明白光阴短暂,生命有限,却要为后代着想,这种胸怀和远见令人敬佩。"绝知"表明无尽的知识或洞察力,而"他日少"则是指时间流逝,日子不多。
“樵牧非身致,聪明不我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的命运感到无力感。"樵牧"常用来比喻平凡的劳动者,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对自己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方向的无奈。而“聪明不我谋”则是说,虽然周围的人聪明智慧,但这些才智并未能为诗人本身带来帮助。
“莫令司马藁,祗候茂陵求。”最后两句,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去依附权贵,或盲目追寻名利。这里的“司马”可能指的是掌握实权的人物,而“藁”则是草席,比喻低下的地位。“祗候茂陵求”中的“茂陵”,常被用来代指皇帝或高官的墓葬,"求"则意味着追寻和乞讨。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对权力和名利的警惕。
总体而言,这首诗流露出一位知识分子对于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未来世事的深刻思考和忧虑,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越物欲,追求精神独立的理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