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虚神即固,气定体殊轻。
霜熟日初上,檐疏纸透明。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午后温暖阳光照进窗内的场景,诗人享受着饭后的宁静时光,感受到身体的轻盈与内心的平和。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首句“饭已南窗暖”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午后阳光透过南窗洒在餐后的人身上,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慵懒的氛围。接着,“依违睡思生”描绘了人在温暖阳光下逐渐生出的困意,暗示了一种放松的状态。
“息虚神即固,气定体殊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平静与身体的轻松感。通过“息虚”、“神固”、“气定”等词语,诗人表达了在静谧环境中心灵得到净化,精神状态趋于稳定,身体也感到前所未有的轻盈。
“霜熟日初上,檐疏纸透明”则将视角转向窗外,描述了冬日清晨霜花覆盖的景象,以及阳光透过稀疏的屋檐缝隙,照亮纸窗的情景。这一画面不仅增添了季节的气息,也为室内营造了一种明亮而清新的氛围。
最后,“欠伸询早暮,一唱午鸡声”以诗人的动作和对时间的感知结束全诗。通过“欠伸”这一细微的动作,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同时也通过午鸡的一声啼鸣,巧妙地指出了时间的更迭,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冬日午后温暖宁静的生活片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