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会食许公亭》
《会食许公亭》全文
宋 / 韩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许公亭馆通津强率羸躯接会宾。

万陇得苗经饱雨,满车馀粟有归民。

退花杏小惊春晚系马蔬柔辨食珍。

风伯入谗憎乐事怒号终日埃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埃尘(āi chén)的意思:指微小的尘埃,也用来形容非常微小、微不足道的事物。

饱雨(bǎo yǔ)的意思:形容雨量非常大,下了很久的雨。

春晚(chūn wǎn)的意思:春晚是指中国新年期间在晚上举行的盛大演出。春晚是中国最重要的电视节目之一,也是庆祝新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风伯(fēng bó)的意思:指风的主宰者,也比喻掌握着权力、能力的人。

接会(jiē huì)的意思:接待会见。

惊春(jīng chūn)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时,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给人以惊喜之感。

乐事(lè shì)的意思:指愉快的事情或欢乐的事情。

怒号(nù háo)的意思:怒吼、愤怒地大声喊叫。

强率(qiáng lǜ)的意思:形容态度强硬,行动果断,不容置疑。

亭馆(tíng guǎn)的意思:指亭子和馆子,泛指建筑物。

通津(tōng jīn)的意思:通常指能够顺利通过水路或陆路,畅通无阻。

系马(xì mǎ)的意思:指对人或事物进行严密的监管或控制。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韩琦在许公亭馆与宾客相聚的情景,以及对当时社会民生的关切。首句“许公亭馆压通津”,以“压”字生动地展现了许公亭馆的雄伟气势,位于交通要道之上,尽显其重要地位。接着“强率羸躯接会宾”,描述了韩琦虽身体欠佳,但仍强撑着虚弱的身体,热情接待宾客的情景,体现了他待人接物的诚挚与慷慨。

“万陇得苗经饱雨,满车馀粟有归民。”这两句通过农田和粮食的丰收景象,反映了社会的繁荣与百姓生活的富足。韩琦关注民生,关心农民的劳作与收获,表达了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人民福祉的关怀。

“退花杏小惊春晚,系马蔬柔辨食珍。”春末时节,杏花凋谢,但新绿未消,显示出春天的余韵。韩琦在亭馆中品尝着新鲜的蔬菜,享受着自然的馈赠,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风伯入谗憎乐事,怒号终日走埃尘。”最后一句则以风伯的形象比喻那些恶意中伤者,他们嫉妒韩琦的快乐与成就,不断地制造纷扰,使得原本宁静的生活充满了尘埃与混乱。这不仅揭示了社会中的阴暗面,也展现了韩琦面对非议时的坚韧与豁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韩琦作为政治家的风范,也体现了他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以及在复杂环境中保持乐观与坚持的高尚品格。

作者介绍
韩琦

韩琦
朝代:宋   字:稚圭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75年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寿襄城伯李公

寿星光粲映台躔,政是花朝八日前。

香袅翠云腾宝篆,曲翻白雪度琼筵。

蟠桃成熟三千岁,铜狄摩挲几百年。

报国忠诚今益著,丹青行见写淩烟。

(0)

会真宫

会真宫里访天倪,琳馆清虚亦自奇。

宋帝巡游曾驻跸,回仙去后谩留诗。

烟生宝鼎存丹火,雨过瑶田长玉芝。

明发乘风快登览,泰山顶上候安期。

(0)

宿州

胜地欣从六月过,藕花无数满城河。

扶疏亭下竹何在,会义庭前草已多。

建郡当年号南宿,怀人此日忆东坡。

明朝又过符离店,满眼云山翠似螺。

(0)

寄成均诸先生二首·其二

昔忝同官居胄监,客情都付笑谈间。

校书共照青藜火,待漏曾联玉笋班。

时雨寻常生璧水,祥云咫尺近钟山。

别来几度怀清赏,安得诗同数往还。

(0)

太祖皇帝挽诗

鼎湖龙去众凄然,云暗苍梧万里天。

虞舜升遐原有数,华封祝寿竟虚传。

当年仁育齐高厚,此日哀思罄幅员。

伫看史臣修实录,神功圣德著瑶编。

(0)

过庾岭遇雨

儿时闻说大庾岭,今日驱车带雨过。

白石政如鲇背滑,青山又似犬牙多。

崎岖难着寻梅屐,断续唯闻伐木歌。

张相祠前闲小憩,一声猿啸出烟萝。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