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蕴含着对距离与近在咫尺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首句“云娥酷似董妖娆”,运用比喻手法,将云中的仙女比作董妖娆,一个传说中极富魅力的女子,以此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美好事物的倾慕之情。这里的“云娥”象征着高不可及的美好,而“董妖娆”则代表了这种美好的具体形态,两者结合,既展现了美好事物的绝世风姿,也暗示了诗人对其难以触及的遗憾。
次句“每到春来恨未消”,点明了这种情感的持续性。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也是自然界中美好事物展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季节。然而,尽管春光无限好,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渴望却并未因此而消减,反而更加深刻。这句诗通过时间的推移,强调了诗人情感的持久性和强烈性。
接下来的“谁道蓬山天样远”,借用蓬莱仙岛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美好事物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蓬莱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遥远而神秘,常被用来象征理想世界或难以实现的梦想。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看似是在质疑他人对距离的判断,实则是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慨。
最后一句“画阑咫尺是红桥”,则在对比中揭示了距离的相对性。红桥作为连接现实与理想的桥梁,虽近在咫尺,却仿佛遥不可及。这一句不仅巧妙地回应了前文关于距离的讨论,还暗含了诗人对于追求与实现之间微妙平衡的思考。通过“咫尺”与“红桥”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即使在看似触手可及之处,也可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或距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距离的探讨以及追求与实现之间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它不仅是一次对美的赞颂,更是一次对人生境遇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古意寄李于鳞·其一
幄中有奇质,拟是吴宫姝。
腰间瑰瑜佩,耳缀大秦珠。
宛若惊鸿度,灼如舜华敷。
动摇幽芬发,行止宫商俱。
游徒非古欢,枉盼意相驱。
礼乱并一身,千金在须臾。
明誓指秋天,谁能信不渝。
临当相诀绝,抱此尽区区。
别李于鳞·其二
韦布走四海,万乘失一畸。
悬知势分剧,心各有所施。
踯躅生人间,含悃将向谁。
夫子绝俦匹,吾道幸不疑。
出门各有好,谓为媚予私。
矫矫孤凤皇,翩翩向豳岐。
鸱枭喧中野,鹪鹩骇卑枝。
山鸡学仪羽,举世安可欺。
答刘太常子真
离离道傍芷,随风即芬敷。
习习谷中兰,引分任荣枯。
众姱竞承颜,静女长独居。
临当趣君召,且复立次且。
顾念幽忧侣,携手命同车。
膏泽谢当年,蛾眉日夜疏。
发短不受笄,衣短不受裾。
亮无入宫妒,焉能令君愉。
贵者但不忘,贱者亦自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