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青 阳 士 友 宋 /王 遂 离 红 百 颗 橘 千 头 ,何 似 南 枝 雪 未 收 。国 为 和 羹 思 是 晏 ,士 因 止 渴 忆 兴 周 。笑 谈 谷 口 终 当 隐 ,出 处 胸 中 要 熟 筹 。夜 月 九 会 浮 动 处 ,痴 顽 宁 复 照 斋 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痴顽(chī wán)的意思:形容人迟钝愚蠢,不肯接受劝告或改变。
出处(chū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起源。
浮动(fú dòng)的意思:指事物的表面现象或虚幻的景象。
复照(fù zhào)的意思:指对照片或文字进行复制,也比喻模仿或效仿。
谷口(gǔ kǒu)的意思:指山谷的出口或河流的入口。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和羹(hé gēng)的意思:将不同的事物或意见融合在一起,达到和谐共处的状态。
何似(hé sì)的意思:表示与之相比或相似的事物相差很远,形容差距非常大。
九华(jiǔ huá)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非常美丽动人。
南枝(nán zhī)的意思:指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人或事物。
笑谈(xiào tán)的意思:指轻松愉快的谈笑,不以认真或严肃为目的的谈话。
胸中(xiōng zh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或抱负。
止渴(zhǐ kě)的意思:满足当前的需要,解决眼前的问题。
中要(zhōng yào)的意思:中要指的是重要的事物或关键的部分。
- 注释
- 离:离开。
红:红色。
橘:橘子。
何似:哪里比得上。
南枝:南方的树枝。
雪未收:积雪未消。
国:国家。
和羹:调和的羹汤,比喻和平。
思:思考。
是:这。
晏:晏婴,春秋时期齐国贤相,以和为贵。
士:读书人。
止渴:解渴,比喻渴望。
忆:回忆。
兴周:振兴周朝,比喻复兴。
笑谈:谈笑之间。
谷口:山谷入口。
终当:最终会。
隐:隐居。
出处:出仕与隐退。
胸中:心中。
熟筹:深思熟虑。
夜月:夜晚的月亮。
九华:九华山,地名。
浮动:飘动。
痴顽:愚顽。
宁复:岂能再。
照:照耀。
斋丘:斋堂前的小山丘。
- 翻译
- 满树红橘千颗繁,犹如南枝雪未融。
国家期待和平如晏,士人渴求复兴如周。
谈笑间谷口归隐心定,进退之事需深思熟虑。
夜晚月光洒在九华山,痴顽之人何处再照我斋前丘壑。
- 鉴赏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淡远,是一首表达隐居情怀的作品。开篇“离红百颗橘千头,何似南枝雪未收”两句,以春日果实和未融雪相比较喻,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静谧宁致的景象,暗示诗人对现世功名利禄的淡然。
“国为和羹思是晏,士因止渴忆兴周”两句则表达了国家太平之时,对于士人的期望与追求。这里的“和羹”指的是古代祭祀天地、社稷的盛大典礼,象征国泰民安;而士人对“止渴”的追求,则是比喻他们对精神寄托之所,表达了诗人对于士人的高尚理想。
接着,“笑谈谷口终当隐”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决心。这里的“谷口”,常常象征着隐逸之地,而“终当隐”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超脱尘世、寻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出处胸中要熟筹”一句,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深思熟虑和准备。这里的“出处”,可能指的是隐居之地,也可以理解为未来的人生道路;而“胸中要熟筹”,则是表现出诗人的慎重与自信。
最后,“夜月九华浮动处,痴顽宁复照斋丘”两句,以清冷的夜色和流动的山月作为背景,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的状态。“痴顽”,在此意指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不屑一顾;“九华浮动处”、“照斋丘”,则是对隐居生活中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安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漠,以及对归隐山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依韵答吴正仲罢饮
君辞予家倾蚁醅,自有嘉味须持来。
青篾络瓶方出户,红妆侑席已邀杯。
穷愁一饮犹关分,侧望群贤不可陪。
静坐纸窗无所得,只将文字眼前堆。
设脍示坐客
汴河西引黄河枝,黄流未冻鲤鱼肥。
随钩出水卖都市,不惜百金持与归。
我家少妇磨宝刀,破鳞奋鬐如欲飞。
萧萧云叶落盘面,粟粟霜卜为缕衣。
楚橙作齑香出屋,宾朋竞至排入扉。
呼儿便索沃腥酒,倒肠饫腹无相讥。
逡巡瓶竭上马去,意气不说西山薇。
王屋高送王屋知县孙秘丞
王屋山高无猿猱,下有黄河水滔滔。
天坛半夜见海白,光动古邑鸡先嘷。
鸡先嘷,绝吠獒,岩居林栖吏莫搔。
山肤有时得虞猎,不比彘肉烹连毛。
闻君今去将效陶,县前种柳芟蓬蒿。
不问公田问民俗,民安事简教儿曹。
河南太守喜恺悌,如此可以无厌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