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广州荔支园中的一幕,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荔枝成熟时的景象与氛围。
首句“枝枝交荫钓鱼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荔枝树的枝叶比作钓鱼矶,形象地描绘出荔枝树茂密繁盛、枝叶交错遮天蔽日的景象。钓鱼矶本是江边用来垂钓的石头,这里借喻为荔枝树的枝叶,既突出了荔枝树的高大和密集,又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次句“翠鸟啾嘈食尽肥”,通过翠鸟的鸣叫和觅食行为,进一步渲染了荔枝园生机勃勃的场景。翠鸟的叫声“啾嘈”生动地表现了它们在枝头跳跃、啄食荔枝的热闹情景,而“食尽肥”则暗示荔枝果实的丰美,吸引着各种鸟类前来享用。
后两句“雨桨溪边随意摘,露华偏湿美人衣”,将视角转向了采摘荔枝的人们。雨后的溪边,人们随意采摘荔枝,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这里的“美人衣”不仅指采摘者的衣物,也暗喻了荔枝的诱人之美。露珠在荔枝上留下痕迹,使得采摘者身上的衣物沾上了露水,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诗意,也体现了荔枝采摘的季节性和自然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荔枝园景物的细致描绘,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巧妙穿插,营造了一幅充满生机与美感的画面,展现了岭南地区荔枝丰收的喜悦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蕊香·懒浴新凉睡早
懒浴新凉睡早。
雪靥酒红微笑。
倚楼起把绣针小。
月冷波光梦觉。
怕闻井叶西风到。
恨多少。
粉河不语堕秋晓。
云雨人间未了。
丁香结·香袅红霏
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
正锦温琼腻。
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
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
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
还似。
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
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
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
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西河·春乍霁
春乍霁。
清涟画舫融泄。
螺云万叠暗凝愁,黛蛾照水。
漫将西子比西湖,溪边人更多丽。
步危径、攀艳蕊。
掬霞到手红碎。
青蛇细折小回廊,去天半咫。
画阑日暮起东风,棋声吹下人世。
海棠藉雨半绣地。
正残寒、初御罗绮。
除酒销春何计。
向沙头更续,残阳一醉。
双玉杯和流花洗。
无闷·霓节飞琼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
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
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
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歌丽。
泛碧蚁。
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
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
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
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昼锦堂·舞影灯前
舞影灯前,箫声酒外,独鹤华表重归。
旧雨残云仍在,门巷都非。
愁结春情迷醉眼,老怜秋鬓倚蛾眉。
难忘处,犹恨绣笼,无端误放莺飞。
当时。
征路远,欢事差,十年轻负心期。
楚梦秦楼相遇,共叹相违。
泪香沾湿孤山雨,瘦腰折损六桥丝。
何时向,窗下翦残红烛,夜杪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