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五十八》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五十八》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群岫当轩入,寒泉到枕边。

何须举足只在此中眠。

睹影日中鸟,闻声梦里蝉。

萧条自岑寂,莫与懒人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寒泉(hán quán)的意思:指冷清、寂寞无人的景象或境况。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举足(jǔ zú)的意思:举起脚来。形容轻易举起脚步,行走自如。

懒人(lǎn rén)的意思:指懒散不勤奋的人。

日中(rì zhōng)的意思:指白天的时间,也可以用来表示事物发展的中间阶段。

闻声(wén shēng)的意思:指听到声音或消息后,立即做出反应或行动。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只在(zhī zài)的意思:只存在于;只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或情况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身处归宗山中,感受着自然界的微妙变化。首句“群岫当轩入”,以群山映入眼帘,营造出一种深远的视觉效果,仿佛山峦直接与屋宇相连,展现出山川的雄伟壮丽。接着,“寒泉到枕边”一句,将视线从宏观转至微观,泉水潺潺流入,与诗人的枕头相接,营造出一种清凉、静谧的氛围。

“何须更举足,只在此中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环境的喜爱和满足,暗示了他愿意在此地长久停留,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生活。这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后两句“睹影日中鸟,闻声梦里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心灵的交融。诗人通过观察日中的飞鸟之影,倾听梦中蝉鸣之声,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紧密相连,表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平和。

“萧条自岑寂,莫与懒人传”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珍惜和对世俗喧嚣的疏离。他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独处,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不愿与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懒人”分享这份宁静,强调了他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明代僧人释函是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喜晴

云雨浃旬殊闷绝,而今喜见日晴时。

肩舆一路看红叶,夕照半山吟杜诗。

(0)

望西山

盘郁群山色,苍茫尽在西。

河流穿地出,石势与云齐。

鸾鹤凭虚度,芙蓉入望迷。

仙人不可接,上下此丹梯。

(0)

书姚少师祠壁

邢台杖锡据戎鞍,吴苑袈裟拥战坛。

若辈动关天数出,当时真有帝师看。

奇功白帽加王易,冷语青裙见姊难。

莫倚空山祠宇在,十三陵草已漫漫。

(0)

村居杂咏·其一

皂荚林边乱石垣,依然卜宅是南村。

比邻儿女聚观客,赴市鱼虾先到门。

新火微添蚕起候,圆沙浅印鹭眠痕。

江乡风景真如画,并入田园诗细论。

(0)

辽城秋夜书怀

中朝回首路漫漫,到此真令眼界宽。

九塞风烟秋气肃,七陵星斗夜光寒。

已应奔走空皮骨,不放悲歌泣肺肝。

试上望京楼上望,一轮海月照长安。

(0)

送萧炳之白门

白门杨柳晓啼鸟,马上青山似画图。

六代销磨金粉尽,不须重问莫愁湖。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