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
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佛寺中的井水,通过对井水深邃、古老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 表示井水之深,如同百尺之高,而挖掘此井的工夫绝非短暂可及,体现了古人勤劳与智慧。
"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 早晨时分,寺中的僧侣开始打水,这种平和的生活没有新的烦扰,只有自然界中本就存在的小生物,如同无需多虑。
"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 井水藏于深山之下,其清澈如同大自然中的空旷角落,与周遭环境浑然一体。
"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诗人感叹这处所在宛若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井水与山中其他清泉一起,共同见证着干涸与充盈的自然循环。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井水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于自然的心境。
背起茅堂曲径通,故人连喜一尊同。
闭门十日惊新雨,下榻千年愧古风。
芸几近窗山翠湿,竹篱遮院市尘空。
巢居莫忘论心处,多少泥涂叹转蓬。
侃侃西曹郎,夜夜梦乡国。
重闱几百龄,不一候颜色。
有父亦解组,常使心恻恻。
上书获归省,稽首谢圣德。
凌晨戒行李,喜极思奋翼。
春意入南浦,细草渐如织。
鸣箫发征舸,东风饱帆力。
眷此昼绣还,忠孝诚两得。
朱门浙水东,预想开寿域。
高堂送春酒,欢动碧山侧。
悠悠乐何穷,生感岁华逼。
良晤行有期,无忘拱宸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