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之金陵》
《送僧之金陵》全文
宋 / 释永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针感线溪,云衲几回披。

陇月当窗夜,钟山入句时。

梦依红树宿,寒渡碧江迟。

吴楚幽胜相逢未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江(bì jiāng)的意思:碧江指的是水流清澈、碧绿而宽广的江河。在成语中,碧江常常象征着美好的环境和繁荣。

寒渡(hán dù)的意思:指经历寒冬渡过河流,比喻经历艰难困苦,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红树(hóng shù)的意思:比喻人才出众,非常优秀。

未期(wèi qī)的意思:未来的时间,将来的期限。

吴楚(wú chǔ)的意思:指吴国和楚国,泛指两个相距较远的地方。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幽胜(yōu shèng)的意思:指隐蔽而胜过明显的优势。

云衲(yún nà)的意思:形容人多或事物繁多。

钟山(zhōng shān)的意思:钟山是指一个高大、威严的山峰,比喻德行高尚、威望卓著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永颐所作的《送僧之金陵》,表达了诗人对僧人远行至金陵的深深关切与别后相思之情。首联“秋针感线溪,云衲几回披”描绘了僧人在秋季溪边缝补衣物的情景,流露出对僧人的关怀和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颔联“陇月当窗夜,钟山入句时”则通过夜晚的月光和钟山的意象,渲染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暗示僧人即将面对的旅程。

颈联“梦依红树宿,寒渡碧江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想象,想象他在寒冷的江边缓慢过渡,寓含着对僧人旅途艰辛的担忧。尾联“吴楚繁幽胜,相逢苦未期”则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繁华之地的向往,以及与僧人重逢遥遥无期的遗憾。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致入微的场景描绘和深情的思绪,展现了诗人对僧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远方金陵的期待,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

作者介绍

释永颐
朝代:宋

释永颐,字山老,号云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唐栖寺。与江湖诗人周晋仙、周伯弜父子等多有唱和。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上天竺佛光法师抗拒权贵侵占寺产,愤而渡江东归时,颐曾遗书慰问。有《云泉诗集》一卷传世。事见本集末附《上天竺志》永颐小传。 永颐诗,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简称汲古阁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右省仆射相公垂览和诗,复贻长句,辄次来韵

西院春归道思深,披衣闲听暝猿吟。
铺陈政事留黄阁,偃息神机在素琴。
玉柄暂时疏末座,瑶华频复惠清音。
开晴便作东山约,共赏烟霞放旷心。

(0)

奉和武功学士舍人纪赠文懿大师净公

旧国荒闵成黍稷,故交危脆似琉璃。
高从独喜汤师在,手把新文数道碑。

(0)

观灯玉台体十首

帝京风景不曾秋,万户千门夜更游。
玓瓅银鞍连锈轂,昌荧珠网挂琼钩。

(0)

柳枝辞十二首

把酒凭君唱柳枝,也从丝管递相随。
逢春只合朝朝醉,记取秋风落叶时。
南园日暮起春风,吹散杨花雪满空。
不惜杨花飞也得,愁君老尽脸边红。
陌上朱门柳映花,帘钩半卷绿阴斜。
凭郎暂驻青骢马,此是钱塘小小家。
夹岸朱栏柳映楼,绿波平幔带花流。
歌声不出长条密,忽地风回见彩舟。
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阴里最愁人。
旧游一别无因见,嫩叶如眉处处新。
濛濛堤畔柳含烟,疑是阳和二月天。
醉里不知时节改,漫随儿女打秋千。
水阁春来乍减寒,晓妆初罢倚栏干。
长条乱拂春波动,不许佳人照影看。
柳岸烟昏醉里归,不知深处有芳菲。
重来已见花飘尽,唯有黄莺啭树飞。
此去仙源不是遥,垂杨深处有朱桥。
共君同过朱桥去,索映垂杨听洞箫。
暂别扬州十度春,不知光景属何人。
一帆归客千条柳,肠断东风扬子津。
仙乐春来按舞腰,清声偏似傍娇饶。
应缘莺舌多情赖,长向双成说翠条。
凤笙临槛不能吹,舞袖当筵亦自疑。
唯有美人多意绪,解依芳态画双眉。

(0)

送黄梅江明府(江前为江下令,有善政。令更

封疆多难正经纶,台阁如何不用君。
江上又劳为小邑,箧中徒自有雄文。
书生胆气人谁信,远俗歌谣主不闻。
一首新诗无限意,再三吟味向秋云。

(0)

病题二首

性灵慵懒百无能,唯被朝参遣夙兴。
圣主优容恩未答,丹经疏阔病相陵。
脾伤对客偏愁酒,眼暗看书每愧灯。
进与时乖不知退,可怜身计谩腾腾。
人间多事本难论,况是人间懒慢人。
不解养生何怪病,已能知命敢辞贫。
向空咄咄烦书字,举世滔滔莫问津。
金马门前君识否,东方曼倩是前身。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