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曲歌辞.新别离》
《杂曲歌辞.新别离》全文
唐 / 戴叔伦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手把杏花枝,未曾别离

黄昏掩闺后,寂寞心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离(bié lí)的意思:离别,分别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心知(xīn zhī)的意思:指内心深处明白、体会到的事情或道理。

曾经(céng jīng)的意思:曾经表示过去的时间,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翻译
我手中握着杏花枝,从未经历过离别。
黄昏时分掩上闺门后,内心的孤独只有自己知道。
注释
手:手持。
把:握着。
杏花枝:杏花的树枝。
未:从未。
经:经历。
别离:离别。
黄昏:傍晚。
掩:遮掩。
闺后:闺房之后(指内室)。
寂寞:孤独。
自心知:内心深处明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名为《杂曲歌辞·新别离》。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别离所产生的无尽哀愁。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 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诗人手持杏花之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别离的预感。这里的“杏花”通常象征着春天和美好的事物,但在此也隐含着即将消逝的意味。

“黄昏掩闺后,寂寞自心知。” 这两句则描绘了别离后的情景。黄昏时分,门窗紧闭,外界的声音和光线都被阻隔,只留下诗人独自一人承受着孤寂之感。这“寂寞”二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凄凉与哀愁,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悲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中的杏花与即将到来的黄昏别离,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诗中不仅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未来变迁的无奈,以及在这些变化面前的孤独和哀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精致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唐代诗歌对内心世界微妙体验的捕捉。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朝代:唐   字:幼公(一作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生辰:732—789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三十四

千门万户严扃钥,留守司官莫自闲。

仰候秋风驼被等,郊迎大驾向南还。

(0)

题竹

落墨生幽思,风来自有香。

九天皆雨露,容易拂云长。

(0)

柘轩诗,为教授凌彦翀赋

满轩桑柘共生成,坐爱春风向日荣。

五亩宅思邹孟子,百年心慕李延平。

叶供蚕事诚何损,衣被民生独用情。

中有如纶五色线,愿从衮职补升平。

(0)

搜索旧稿有感

抖擞蓬尘纸一窠,束之高阁又何多!

百年公论竟无定,千古文章将奈何?

大雅未应终绝响,离骚可谓极颓波。

仲尼删后诗三百,谁与升堂取瑟歌?

(0)

辨谤诗

司议因乘海上槎,河源归路未应赊。

市中徒尔疑成虎,杯内何曾影似蛇?

官事吉凶占鹊语,闺房消息卜灯花。

南风乞得楼船便,六月中旬便到家。

(0)

侍御周伯温以行台羁留姑苏,柬寄之

白头岁月付流波,何物虚名在谏坡?

属国莫嫌持节久,子阳犹谓见天多。

强梁不见图销印,跋扈如闻欲倒戈。

一树红梨春事晚,宣文阁下欲如何?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