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从麟德赐,诗入集仙评。
虎老文弥炳,松孤格愈清。
投人夜光宝,按剑但频惊。
此诗《送梵才上人归天台》是宋代诗人孔淘所作,描绘了梵才上人归隐天台山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上人的高洁品格与超凡脱俗的气质。
首句“飞锡来穷岫”,以“飞锡”这一佛教僧侣特有的行装,形象地描绘了梵才上人从遥远之地而来,仿佛带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来到了这幽静的山峰之中。接下来,“驰声满上京”,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梵才上人的名声之广,即使在繁华的京城也传遍了他的声名,显示出他非凡的影响力。
“衣从麟德赐,诗入集仙评”两句,进一步赞美了梵才上人的才华与修为。麟德赐衣,暗示了上人受到皇家的恩赐,而其诗歌作品被收录于仙家的集子中,评价极高,可见其文学造诣之深。
“虎老文弥炳,松孤格愈清”则运用自然界的意象,比喻梵才上人虽年岁渐长,但其文采更加璀璨;如同独立的松树,其品格愈发纯净,不为外界所动,展现出其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
最后,“投人夜光宝,按剑但频惊”两句,以夜光宝物和按剑的动作,象征梵才上人虽归隐山林,但内心仍怀有对世间正义的守护之心,随时准备为真理和道义发声,即使是在寂静的夜晚,这份警觉与勇气也未曾消减。
整首诗通过对梵才上人归隐生活及其精神世界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高洁品质,也传达了对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
天意。为海棠、尚肯两日留晴,不许风欺憔悴。
倚苔砌。映得书窗更媚。是养花天气。
约嘉客、比似红裙对酣醉。
燕子疏帘隔断,怜香问谁替。
风恣宜笑,思量贴云髻。
何处红楼,三月春深,玉台妆罢,六幅云锦方垂地。
三百年前,楼头曾是,嘉宾玉箸金盘。
想镇日、当歌对酒,多少宽閒。
共道承平日久,兵警浅、随意追欢。
拚沈醉、忽报君王,已上煤山。
勃脐饼和糟鸭,尽京洛人家,艳说熊蹯。
怎又见、白莲劫火,飞上雕阑。
一霎惊回断梦,欢会处、秋草邱樊。
心灰尽,梦也不到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