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据延祐残碑复名甘泉洞亭曰甘泉亭诗》
《据延祐残碑复名甘泉洞亭曰甘泉亭诗》全文
明 / 湛若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残断摩挲延祐碑,甘泉石下岂人为

祇应题复甘泉洞,笑共山灵一语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甘泉(gān quán)的意思:指清净甘美的泉水,比喻清净美好的生活环境或人心境。

摩挲(mā sɑ)的意思:指用手轻轻地触摸、揉捏,以表达关心、慰问或安慰。

泉石(quán shí)的意思:指真实可靠的朋友或忠诚的人。

人为(rén wéi)的意思:由人为主动创造或引起的事物或行为。

山灵(shān líng)的意思:形容山中的神灵或山间的灵异之物。

题复(tí fù)的意思: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名为《据延祐残碑复名甘泉洞亭曰甘泉亭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残断摩挲延祐碑”,描绘了诗人抚摸着残破的延祐碑,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延祐碑可能是指延祐年间(元朝)的石碑,这里的“摩挲”不仅指触摸的动作,也隐含着对历史痕迹的细细品味和思考。

接着,“甘泉石下岂人为”,诗人将目光转向甘泉石下,提出疑问:难道这甘泉石下的景象是人为创造的吗?这里通过反问,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神秘与不可复制性,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后两句“祇应题复甘泉洞,笑共山灵一语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只有在甘泉洞处题字,才能与山中的灵性相呼应,共享一种超越世俗的对话。这里的“山灵”既可理解为自然界的神灵,也可视为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通过与山灵的“一笑”,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微妙联系的独特洞察。

作者介绍
湛若水

湛若水
朝代:明   字:元明   号:甘泉   籍贯:广东增城   生辰:1466—1560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再赋天池

巃嵷古墩邱,泓潭浸其股。

金碧争荡磨,穿穴稍旁午。

斩松罗石榻,玄芝错神浒。

遥应玉女盆,润及黄精圃。

(0)

张师夔画谢家池塘

春风飒然至,幽人午梦醒。

遥见池塘绿,不知春草生。

如何骑马客,亦向梦中行。

(0)

东坡书蔡君谟梦中绝句二放营妓绝句三虞伯生题四绝于后真迹藏义兴王子明家要予次韵凡九首·其七

青城樵者一衰翁,写罢乌丝满袖风。

消得玉堂金研匣,至今传入画图中。

(0)

春水

雪消岩溜注湾陂,便有微澜作渺瀰。

时见幽人来照影,萧梁台畔立多时。

(0)

述怀

春风满鬓绿鬅松,落落胸怀气吐虹。

节操自知坚雪竹,行藏未必属秋蓬。

歌终牛角两行泪,舞彻鸡声一剑雄。

肯似少年场上客,笙箫日醉软香中。

(0)

和林建佛寺疏

龙沙玄教未全行,故筑精蓝近帝城。

须仗檀那垂手力,一轮佛日焕然明。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