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月》
《江月》全文
明 / 韩上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初月微波轻盈若何

俯手近可拾,仰天光较多。

潆澜浮片玉,散影成双蛾。

渐与浮云隔,无为薜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薜萝(bì luó)的意思:指藤本植物的一种,比喻人或事物的形象美丽而娇嫩。

成双(chéng shuāng)的意思:成双指一对,形容两个东西或人物相互配对、相互呼应。

初月(chū yuè)的意思:指刚出现的月亮,也比喻初次出现或初次经历的事物。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片玉(piàn yù)的意思:形容美玉碎裂成片的样子。也比喻人才被分散或浪费。

轻盈(qīng yíng)的意思:形容轻巧、灵活,不沉重的样子。

若何(ruò hé)的意思:如何;怎样

双蛾(shuāng é)的意思:形容两个人心心相印、情意相投,关系非常密切。

天光(tiān guāng)的意思:指天空的光亮,也可引申为指天亮的时候。

微波(wēi bō)的意思:微波是由“微”和“波”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泛指微小的波动或变化。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仰天(yǎng tiān)的意思:抬头向天仰望,表示敬畏、悲痛、感叹等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初升之月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光洒在水面上的微妙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初月湛微波”,点明了月色初现,微波荡漾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轻盈奈若何”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月亮轻盈飘逸之感,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俯手近可拾,仰天光较多”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描绘了月光在水面的反射,仿佛可以伸手触及;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天空中月光的明亮,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潆澜浮片玉,散影成双蛾”进一步描绘了月光在水面上形成的美丽景象。诗人将月光比作漂浮的玉片,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散影成双蛾”则生动地展现了月光在水面扩散时的动态美,仿佛是翩翩起舞的蝴蝶,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最后,“渐与浮云隔,无为掩薜萝”两句,通过月光与浮云的对比,以及月光对自然景物的照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月光逐渐与浮云分离,使得原本被遮挡的薜萝(一种植物)得以显现,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在江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明诗佳作。

作者介绍

韩上桂
朝代:明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猜你喜欢

春词·其一

翠鼎香深旋作茶,馀酲牵梦几还家。

梦中记得春池绿,曾共丁宁下番花。

(0)

即事·其二

荒烟疏树野人家,竹外寻诗一径斜。

山鸟亦知人意思,忽翻残雪啄梅花。

(0)

次韵赵端明万花园·其二

和气能消塞上寒,却于边事颇相干。

酒旗歌鼓秋千外,新绿柔红又几般。

(0)

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其十四紫阳阁

隔岸烟云一望间,夜深笙鹤与俱还。

不缘曾识谪仙面,未必烟云住此山。

(0)

次韵至能湖上

春山如染费人诗,骤马新堤拂柳丝。

杜宇一声春欲暮,海棠睡去未曾知。

(0)

早春山中·其四

吟入梅花倚树腰,不知声撼雪飘飘。

山翁只道春无力,半日黏须未肯消。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