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天台戌妇不知其姓名有殊色千户长欲夺之不可盗械其夫阵亡时守囚者颂其系且恤之至意在妇也久且左其夫令闻之妇妇曰君以妾故至此妾顾可负君耶遂弃儿女自投于百步石厓下柴立湍激中死数日不仆当路闻者为释其夫囚仍立石旌其烈石在紫阳神化之处今杳然蓁莽也余过天台访而吊之》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戌妇的女子,她的美貌引来了千户长的觊觎,但她的坚贞不屈,最终选择与丈夫一同殉情,展现了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中通过描述她的行为和牺牲,表达了对这位女子勇敢精神的赞美和对悲剧命运的同情。
诗的开头“台山名姝人共悲”,点出了女子的美貌和她所面临的不幸命运,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同情。接着,“杀身千古怨娥眉”一句,不仅强调了女子的牺牲,还暗示了她因美貌而遭受的不公待遇,以及这种不公对后世的警示意义。
“不道激湍无独立,桁杨夫婿已全归。”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女子面对强权时的无力感,同时也暗示了她与丈夫共同的命运。这里的“激湍”象征着强大的外力或压迫,“独立”则代表了个体的抗争能力。女子的丈夫已经“全归”,意味着他已经牺牲,女子面临着更加艰难的选择。
最后,“遂弃儿女自投于百步石厓下柴立湍激中死数日不仆”这一段,详细描述了女子的最终决定——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儿女,选择与丈夫一同殉情。这种决绝的行为,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诚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即使在死亡面前,她依然保持着对丈夫的承诺和对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戌妇的悲剧命运和高尚情操,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局限性和反抗的艰难。诗人的笔触充满了对这位女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批判之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