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兵端(bīng duān)的意思:指战争的开始或战斗的开端。
草市(cǎo shì)的意思:指繁草丛生的市场或交易场所。
筹边(chóu biān)的意思:筹备边防,加强边境防卫。
端门(duān mén)的意思:指门户端正,严肃庄重。
交谈(jiāo tán)的意思:互相说话、交流意见
旧编(jiù biān)的意思:指过时、陈旧的编排或著作。
君相(jūn xiāng)的意思:指君主和重臣之间的关系,表示君主和重臣之间亲密无间、相互依托的关系。
如许(rú xǔ)的意思:如此,这样
上游(shàng yóu)的意思:指河流的上游,也可引申为事物的起始阶段或最高层次。
收灯(shōu dēng)的意思:指夜晚熄灯休息,也比喻结束或终止某种活动。
书生(shū shēng)的意思:指有学问但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人。
细听(xì tīng)的意思:仔细倾听,注意细节
相尚(xiāng shàng)的意思:相互尊重、相互崇敬
野老(yě lǎo)的意思:指智慧、经验丰富的老人。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忧时(yōu shí)的意思:在困难或危险的时候感到忧虑或担心。
- 翻译
- 游人在野外欣赏音乐,怎会料到你们正在筹划边疆事务。
仔细聆听乡间老人闲聊的地方,还能记得战争爆发前的宁静时光。
乡村集市这么早就收起灯火,不知何时才能见到皇帝出行的景象。
书生晚年怀揣忧虑时事的心志,回家整理旧书籍以寄托思绪。
- 注释
- 游人:在田野中游玩的人。
筦弦:音乐演奏。
筹边:筹划边疆事务。
野老:乡村老人。
兵端:战争的开端。
草市:乡村集市。
瞻跸:瞻仰皇帝出行。
书生:读书人。
忧时志:忧虑时局的心志。
残灰:烧剩下的灰烬,这里比喻过去的记忆。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乱后社会的凋敝与个人内心的忧虑。"陌上游人趁筦弦",开篇便以琴瑟之音象征着和平时光,却又透露出一种不安的情绪,因为人们对于战争的恐惧仍未消散。"岂知君相尚筹边"一句,则是在询问那些掌握国家大计的人是否还在为国事操心,还是已经放弃了防守。
"细听野老交谈处,犹记兵端未动前"这两句,诗人通过倾听乡村老人的对话,回忆起战争爆发前的宁静时光。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草市收灯如许早,端门瞻跸定何年"则描绘了一种急遽的氛围,人們在草市上早早熄灯,可能是在等待着什么重大事件,而"端门瞻跸定何年"则是对未来不可预知的迷茫。
最后两句"书生晚抱忧时志,归画残灰理旧编"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深切忧虑。他在夜晚怀揣着时代的忧愁,而回家后却面对的是已经冷却的炭火和散乱的书籍,这些都是战乱中文化与知识被破坏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前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个人在动荡时世中的无力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
登临不陟险,缓步情始畅。
振衣西冈头,矫首一长望。
朝阳匿光彩,宿雾犹隐嶂。
山灵忽不靳,连峰汹波浪。
何许芙蓉青,龙池半天上。
铜官从中起,磅礴气逾壮。
回风过林莽,草木皆振荡。
青锦十万缯,钿车五千两。
山人地志熟,指顾名所向。
穷历吾岂能,高情倚疏放。
平生烟霞志,配此丘壑尚。
思欲逃喧卑,结茅计非旷。
缘知兵革后,已恐淳朴丧。
萧条采芝意,临流重惆怅。
春草池绿波亭
为爱玉山好,放舟玉山去。
绿波亭边春入池,况据玉山最佳处。
时当二月春正美,曲尘摇波草如绮。
雨惊残梦未鸣蛙,风漾飞花见游鲤。
大谢文章迥绝尘,江淹词赋亦清新。
得句池塘怀别远,伤情南浦送行人。
何如此亭乐赏适,石脚插入鱼龙宅。
临流行酒水浮阶,俯槛鸣琴光照席。
君不见山川极目楚囚悲,北望神州泪满衣。
又不见昆明一夜飞劫灰,汉代衣冠委草莱。
但愿无事长相见,春草池头日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