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南 华 寺 宋 /苏 轼 云 何 见 祖 师 ,要 识 本 来 面 。亭 亭 塔 中 人 ,问 我 何 所 见 。可 怜 明 上 座 ,万 法 了 一 电 。饮 水 既 自 知 ,指 月 无 复 眩 。我 本 修 行 人 ,三 世 积 精 练 。中 间 一 念 失 ,受 此 百 年 谴 。抠 衣 礼 真 相 ,感 动 泪 雨 霰 。借 师 锡 端 泉 ,洗 我 绮 语 砚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感动(gǎn dòng)的意思:指深受他人言行所感动,产生强烈的情感。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积精(jī jīng)的意思:指长时间积累或集中精力,以达到某种目标或结果。
精鍊(jīng liàn)的意思:指事物经过精心锻炼、磨练后变得更加纯熟、完美,也可用来形容人的修养和才华经过长期的培养而变得高超。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抠衣(kōu yī)的意思:指舍小利而求大利,舍得花钱或花时间。
明上(míng shàng)的意思:指明显、显然、明明白白。
绮语(qǐ yǔ)的意思:形容言辞华丽、绚丽多彩的语言。
三世(sān shì)的意思:指代三代人,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历史悠久或者代代相传。
上座(shàng zuò)的意思:指在宴会或会议上坐在主位或重要座位上。
识本(shí běn)的意思:识别出真伪、真实的本质。
师锡(shī xī)的意思:师傅传授技艺。
所见(suǒ jiàn)的意思:所看到的事物或情况。
亭亭(tíng tíng)的意思:形容婀娜多姿、姿态优美的样子
万法(wàn fǎ)的意思:指法律、规章制度等各种法则和条文。
无复(wú fù)的意思:无法再复原或修复。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修行(xiū xíng)的意思:指修炼道德修养,追求心灵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饮水(yǐn shuǐ)的意思:喝水时要想起水的来源,比喻要常怀感恩之心。
雨霰(yǔ xiàn)的意思:形容雨点或雪花密集纷飞。
云何(yún hé)的意思:用于问询事情的原因或经过。
真相(zhēn xiàng)的意思:
(1).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修梵寺》:“ 修梵寺 有金刚,鳩鸽不入,鸟雀不栖, 菩提达摩 云:‘得其真相也。’”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 竺 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2).谓实任宰相。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下:“今岁便当登第,十餘年间可为侍从,又十年为执政,然决不为真相,晚年当以使相终。”
(3).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 唐 白居易 《画大罗天尊赞文》:“爰命国工,俾陈绘事,真相儼若,玄风穆如。”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指月(zhǐ yuè)的意思:指月是一个表示夸奖或赞美的成语,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超出寻常,如同指着高悬的明月一样出众。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中间(zhōng jiān)的意思:指事物的中部、中间位置,也可引申为指在两个事物之间。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祖师(zǔ shī)的意思:祖先的师傅,指某一领域的创始人或权威人物。
- 注释
- 祖师:佛教中的前辈大师。
本来面:真实的面目,即修行的本心。
塔中人:住在塔中的僧侣。
明上座:智慧出众的僧人。
万法:一切佛法。
一电:形容领悟迅速,如闪电般。
饮水:比喻对佛法的直接理解。
绮语:华而不实的话语,指妄言。
- 翻译
- 如何能见到祖师,了解真实的自我。
塔中的僧人静静站立,询问我看到了什么。
那位明智的高僧啊,佛法如闪电般明了。
深知饮水的道理,不再被月影迷惑。
我本是修道之人,历经三世苦修磨炼。
一旦心中稍有偏离,便受百年的责罚。
我恭敬地拉住僧衣,表达深深感动,泪水如雨点般落下。
恳求师父赐予圣水,洗净我口中的妄言之墨。
- 鉴赏
诗中“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表达了对禅宗追求“见性”即悟到本来的心性的渴望。祖师指的是禅宗的祖师,也就是佛教中的初祖达磨,意在寻求内在的真理。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则描绘出诗人在寺庙中与僧侣交流心得的情景。这里,“亭亭”形容建筑的静谧,表明诗人处于一个宁静的环境;“塔中人”指的是住在佛塔中的僧侣,他们可能是修行者或长老。
接下来的“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则表现了对禅宗高僧或大师智慧的赞美。这里,“明上座”指的是坐在高位上的高僧,大师;“万法了一电”形容他们的智慧如同一道光芒,照亮一切。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则是用两种意象来表达对禅悟的体验。首先,“饮水既自知”比喻了内心的清澈和自我认知;其次,“指月无复眩”说明诗人通过观察自然(如指向明月)而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洞见真相的境界。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鍊”表达了诗人的身份和他对禅法修炼的理解。这里,“我本修行人”强调了自己是追求禅定之道的人;“三世积精鍊”则指的是通过不断的修炼,跨越多个生世积累智慧。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则揭示了一种对错过机缘的忏悔。诗人在这里反省自己曾经因为一念之转而迷失方向,从而承受了长时间的精神苦难。
最后,“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和“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则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真理的崇敬与向往。诗人希望通过尊敬那些已经悟道之人的教导(真相),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并通过大师的智慧(锡端泉)洗涤掉世俗纷扰的情感和语言(绮语砚)。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于禅宗修行、对自我认识及内在真理追求的心路历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杜密学赴并州
维帝私明哲,遥遥世可论。
风流擅南国,文采续高门。
才美趋贤路,名雄出帝阍。
雍容初入幕,烜赫已开藩。
黠吏腹心溃,疲民襦裤温。
谳刑曾揽辔,按俗亦飞轩。
倚注宸襟切,淹回物论喧。
朔区官益峻,宪府望弥尊。
除弊朝之急,于时孰肯言。
议高心不挠,补外众为冤。
西雍新恩重,中台故事存。
政行殊有体,化洽密无痕。
尺诏来丹扆,双符换太原。
具装明晚野,大旆卷朝暾。
惠爱留关辅,风威入塞垣。
安车行急召,想望慰元元。
送苏学士钱塘监郡
趣时贵近君独远,此情于世何所希。
车马尘中久已倦,湖山胜处即为归。
洞庭霜天柑橘熟,松江秋水鲈鱼肥。
地邻沧海莫东望,且作阮公离是非。
皇帝狩于近郊
讲事时农隙,斿车引狩畋。
旌门开霁野,帐殿拂霜天。
星斗随华盖,风云逐宝鞭。
翼开花浪急,围合锦城圆。
射狡无遗镞,从奔必应弦。
迹人轻过电,骑队速回漩。
鸷翮纷争击,材卢亦竞先。
亟来馀逸足,径下不虚拳。
勇气凌金鼓,欢声杂筦弦。
抗緌分逆顺,植表阅周旋。
汤德逾三面,尧心岂两豜。
颁禽均近列,赐帛及高年。
坐幄陈慈宴,停舆劳力田。
鸣铙回綵仗,斜日下濛泉。
宁校虞旗获,聊供庙俎鲜。
简稽严卒乘,典制寓蹄筌。
甫草深怀古,磻溪念得贤。
威灵增震耀,夷虏慑腥膻。
羽猎尝箴汉,车攻昔美宣。
词臣兹纪咏,抑未愧前篇。
《皇帝狩于近郊》【宋·张方平】讲事时农隙,斿车引狩畋。旌门开霁野,帐殿拂霜天。星斗随华盖,风云逐宝鞭。翼开花浪急,围合锦城圆。射狡无遗镞,从奔必应弦。迹人轻过电,骑队速回漩。鸷翮纷争击,材卢亦竞先。亟来馀逸足,径下不虚拳。勇气凌金鼓,欢声杂筦弦。抗緌分逆顺,植表阅周旋。汤德逾三面,尧心岂两豜。颁禽均近列,赐帛及高年。坐幄陈慈宴,停舆劳力田。鸣铙回綵仗,斜日下濛泉。宁校虞旗获,聊供庙俎鲜。简稽严卒乘,典制寓蹄筌。甫草深怀古,磻溪念得贤。威灵增震耀,夷虏慑腥膻。羽猎尝箴汉,车攻昔美宣。词臣兹纪咏,抑未愧前篇。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4067c689b69c1a8576.html
家园酴醾自京寄至奉送提举刘司封
小圃酴醾烂熳开,盈箱采得寄铜台。
当花对酒熏然意,似到清香洞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