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宝文(bǎo wén)的意思:指珍贵的文献或重要的文件。
禅衣(chán yī)的意思:禅宗僧人穿戴的特殊衣物。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城邑(chéng yì)的意思:指城市、都市。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临风(lín fēng)的意思: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吹拂。形容人物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林泉(lín quán)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泉水,比喻清幽幽静的环境。
秋思(qiū sì)的意思:秋天时的思念之情。
晚渡(wǎn dù)的意思:晚上渡过江河。比喻做事拖延,错过时机。
文圣(wén shèng)的意思:指能够以文化修养和学识超群的人,也可以指文学圣人。
无尘(wú chén)的意思:没有灰尘,指清洁整洁。
锡飞(xī fēi)的意思:形容物品质量极为精美,工艺非常高超。
喧喧(xuān xuān)的意思:喧闹、嘈杂
岩扉(yán fēi)的意思:指坚硬的石门。
鱼龙(yú lóng)的意思:指伪装成龙的鱼,比喻伪装得很像,很难辨别真伪。
- 注释
- 城邑:城市。
非所依:不是我想要的归宿。
秋思:秋天的思绪。
岩扉:心扉。
晨跌:清晨的落花。
未雨:还未下雨。
千花落:千树花落。
晚渡:傍晚过河。
一锡飞:僧人的锡杖仿佛飞起。
鱼龙:比喻鱼儿和龙,可能指寺庙中的生物或僧人。
窥供钵:窥视僧人的饭碗。
禅衣:僧人的僧袍。
宝文圣偈:珍贵的经文和圣人的教诲。
谁为解:谁能理解。
林泉亦暂归:山林泉石也会暂时离去。
- 翻译
- 城市的喧嚣并非我所寻求的归宿,突然间秋天的思绪充满了我的心扉。
清晨还未下雨,千树繁花已凋零;傍晚乘风过河,僧人的锡杖仿佛要飞去。
定有鱼龙在窥视着我的饭碗,禅衣上不应沾染丝毫尘土。
珍贵的经文和圣人的教诲谁能理解?只怕连山林泉石也会暂时离去。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圭所作,名为《送僧惠思归钱塘》。通过对诗文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送别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城邑喧喩非所依”,诗人开篇就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寄托的氛围,显示出一种对尘世纷扰的疏离感。这里的“非所依”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
接着,“忽生秋思满岩扉”,秋天的到来总是让人感到萧瑟和孤寂,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或内心世界的向往。岩扉成为秋思的寄托,显示出一种渴望超脱的意境。
“晨跌未雨千花落”,在这句中,“晨跌”可能指的是清晨时分,或许是指早晨的露水,这里的“未雨”说明天气还没有完全转变,但已经有了秋天的萧瑟感。诗人通过“千花落”的意象,描绘出一种自然界中的凄凉景象。
“晚渡临风一锡飞”,这里的“晚渡”指的是傍晚时分的渡河,这个场景充满了孤独和苍茫。诗人通过“一锡飞”的动作,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
“定有鱼龙窥供钵”,这句话里,“定有”表达了一种肯定和预期,而“鱼龙窥供钵”则是在形象地描绘僧人在深山中修行的情景,传递出一种对神秘世界的向往。
“应无尘土上禅衣”,这里诗人的“应无”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希望,而“尘土上禅衣”则是在强调僧人远离尘世污染,保持心灵的清净和洁净。
最后,“宝文圣偈谁为解”,这句中的“宝文圣偈”可能指的是佛经或是高深的道理,而“谁为解”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这些深奥知识的渴望和探寻。
全诗以送别为题材,通过对秋思的描写和对僧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超脱尘世的愿望。同时,这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佛学、道家思想的崇尚,以及他们对于个人修养和心灵自由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樊推官劝予止酒
少年好饮酒,饮酒人少过。
今既齿发衰,好饮饮不多。
每饮辄呕泄,安得六府和。
朝酲头不举,屋室如盘涡。
取乐反得病,卫生理则那。
予欲从此止,但畏人讥诃。
樊子亦能劝,苦口无所阿。
乃知止为是,不止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