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行(bǎi xíng)的意思:指各行各业,所有的职业。
答问(dá wèn)的意思:
[释义]
(动)回答问题。
[构成]
动宾式:答|问
[例句]
(作谓语) ②(名)用题问形式写的著作。偏正式:答(问。代为(dài wéi)的意思:代替、代理
群生(qún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的生物或事物聚集在一起生存或繁衍。
神明(shén míng)的意思:指神灵或神仙,也可用来形容非凡的智慧或超凡的能力。
要道(yào dào)的意思:要道指的是交通要道或重要通道。在引申意义上,要道也可以表示重要的关键或要点。
仪刑(yí xíng)的意思: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刑罚。
因子(yīn zǐ)的意思:指导致某种结果的原因或条件。
周训(zhōu xùn)的意思:指以周密的计划和训练来进行管理和指导。
- 注释
- 夫:发语词,无实际意义。
孝:孝顺,尊敬父母。
要道:关键之道。
周训:周朝的教化。
群生:众生,许多人。
纲:准则,法度。
百行:各种行为。
通:连接,沟通。
神明:指天神和自然界的主宰力量。
子:儿子,这里泛指后代。
侍师:侍奉老师。
答问:回答问题。
成经:编成经典。
事亲:侍奉双亲。
实:实质,实际行动。
仪刑:典范,榜样。
- 翻译
- 孝道是最重要的原则,周朝的教诲影响众生。
它作为行为准则,连接天地神明。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皇帝赵构的作品,反映了古代尊崇孝道和教育的重要性。开篇“夫孝要道,周训群生”表达了孝道是根本,孔子的教诲能够教化众人。接着“以纲百行,以通神明”则指出孝道贯穿于各种行为之中,是通向神秘智慧的途径。
诗的后半部分“因子侍师,答问成经”描绘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儒家经典,并通过提问回答来深化理解。最后两句“事亲之实,代为仪刑”强调了对父母的实际侍奉以及可能代替父母行使家庭纪律的责任。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孝道和教育的重视,以及个人修养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这样的表述,赵构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儒家文化素养,也反映出作为统治者的他对国家和家庭秩序的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夏至日天子有事于方丘小臣太学斋居作
凤甸方丘峙,龙舆大驾来。
赤斿承烈日,碧殿净氛埃。
天上帷城建,云中幔屋开。
喜瞻周祀典,忝窃汉英材。
暑谢唐文避,薰应虞舜催。
明禋宣室里,徙倚泮宫隈。
缯燎光仍焰,咸池舞更回。
自非留滞客,徒怆失趋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