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蜡觜》
《蜡觜》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山鸟元因得名柔调未及画眉声。

寒梅苦竹林下,却此笼中语更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得名(dé míng)的意思:获得名字或称号

寒梅(hán méi)的意思:形容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够保持傲然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画眉(huà méi)的意思:指人为了美化自己的容貌而修饰眉毛,比喻虚饰外表,掩盖本质。

苦竹(kǔ zhú)的意思:形容人遭受磨难、痛苦的境况。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柔调(róu diào)的意思:指言辞柔和委婉,不直接表露真意。

未及(wèi jí)的意思:未能达到或比不上

元因(yuán yīn)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或起因。

中语(zhōng yǔ)的意思:指言辞中的核心意义,也可以理解为语言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鉴赏

这首诗《蜡觜》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蜡觜这一鸟类的独特之处。

首句“山鸟元因口得名”,开篇点题,以“山鸟”为引,说明蜡觜因其独特的鸣叫声而得名。接着,“柔调未及画眉声”,将蜡觜的鸣声与画眉鸟进行对比,强调其声音的柔和与细腻,暗示蜡觜在鸣叫时展现出一种不同于其他鸟类的优雅与温柔。

“寒梅苦竹荒林下”,描绘了蜡觜栖息的环境,寒梅与苦竹交织于荒林之中,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蜡觜生存环境的艰苦与不易。

最后一句“却此笼中语更清”,转折笔锋,将蜡觜从自然环境中的鸣叫与被囚禁在笼中的鸣叫进行了对比。这里的“更清”不仅指声音更加清晰悦耳,也暗含了对自由之美的向往与对束缚的无奈。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蜡觜独特鸣声的描绘,以及对其生存环境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动人。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还宫

宝骑出长杨,舆人入建章。

池烟香合暝,宫烛月笼光。

鼓角春城闭,楼台夜曲扬。

从兹罢巡幸,四海奉时康。

(0)

宫柳

袅袅春声里,阴阴晓色中。

缕垂金屋暗,花散玉楼空。

凝露啼秦苑,因风斗楚宫。

不知行辇处,几树近帘栊。

(0)

哭泉曲三首·其二

千里负骸归,万里不唾井。

井水清且寒,照见单人影。

(0)

哀谷亭三首·其一

闻道团营将,前茅未进师。

居民坐涂炭,挥泪望旌旗。

柳色烽烟外,鸠声谷雨时。

移家若飘梗,谁暇念东菑。

(0)

遣怀绝句·其四

涧冷菖蒲翠,山春踯躅红。

草惊秋尽火,树厌夜深风。

(0)

共泛东潭饯望之

高人同野兴,移棹水西东。

岸仄垂萝古,沙虚积蓼红。

哀筝悽断壑,轻帻倚秋风。

更有浮萍感,俱忘痛饮中。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