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寒已令水底去,脚阔欲过湖心来。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江 州 望 庐 山 唐 /罗 隐 东 南 苍 翠 何 崔 嵬 ,横 流 一 望 幽 抱 开 。影 寒 已 令 水 底 去 ,脚 阔 欲 过 湖 心 来 。深 处 不 唯 容 鬼 怪 ,暗 中 兼 恐 有 风 雷 。仙 人 往 往 今 谁 在 ,红 杏 花 香 重 首 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暗中(àn zhōng)的意思:暗中指在不为人察觉的情况下进行某种行动或活动。
不唯(bù wéi)的意思:不唯指不只是、不仅仅是。表示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还包括其他方面。
苍翠(cāng cuì)的意思:形容植物呈现出深绿色、浓郁的颜色。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风雷(fēng léi)的意思:风雷指的是风和雷,用来形容声势浩大、威力惊人的景象或行动。
鬼怪(guǐ guài)的意思:形容神秘可怕、难以理解或超出常规的事物或现象。
横流(héng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人流等横向流动,不受阻挡。
湖心(hú xīn)的意思:湖的中心部分
深处(shēn chù)的意思:指深远的地方或内心深处。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仙人(xiān rén)的意思:指仙界的人物,也用来形容非常高尚或非常出色的人。
一望(yī wàng)的意思:远远望去,一眼可以看到的景象。
幽抱(yōu bào)的意思:形容情感深沉,内心郁结,无法释怀。
- 翻译
- 东南方向的青山翠峰多么雄伟壮观,浩渺的水流一望无际,展现出深邃的怀抱。
倒映在水中的山影已随波逐流而去,仿佛想要跨过湖心而来。
湖水深处不仅可能隐藏着奇异的鬼怪,而且暗处还可能潜藏着风雷之险。
传说中的仙人如今还有谁在呢?只有那红杏花香,似乎在引领我再次回首凝望。
- 注释
-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幽抱:深邃的胸怀或景色。
影寒:形容倒影冷清。
红杏花香:象征春天和生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庐山的远眺之景,开篇即以“东南苍翠何崔嵬”展现出庐山的壮丽与雄伟。"横流一望幽抱开"则写出了江水纵横,连绵不绝,与庐山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诗人接着描写了自己在此景中的感受,“影寒已令水底去”表明阳光透过清澈见底的江水投射到水下,形成阴凉的氛围。"脚阔欲过湖心来"则表现出诗人想要穿越这片美丽的湖泊之心,但又不敢轻易踏入其中。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深处不唯容鬼怪”暗示庐山深处充满了神秘与未知,而“暗中兼恐有风雷”则表达出诗人对那未知世界的敬畏与忧虑。
最后,诗人提到了仙人,“仙人往往今谁在”表现出对传说中居住于此山中的仙人的怀念。"红杏花香重首回"则是诗人通过对红杏花香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再次体验这份美好情境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临江仙.此辛酉岁暮同寐叟作,叟目为调高意远者也。稿佚不复省,慈护世讲检叟遗箧得之
留与眼前资痛饮,不须遣尽閒愁。
徘徊明月在高楼。挥觞疑有待,吹笛未宜休。
人事音书寥寂久,梦来跃马神州。
中宵揽涕不能收。有情歌小海,无女睇高丘。
句南吕薄媚舞·其二答
踏软尘之陌,倾一见于月肤;
会采蘋之洲,迷千娇于雨梦。
且蛾眉有伐性之戒,而狐媚无伤人之心。
既吐艳于幽闺,能齐芳于节妇。
果六尺之躯不庇其伉俪,非三寸之舌可脱于艰难。
尚播遗声,得尘高会。
木兰花慢.过济南.话旧
西湖花月地,樱笋熟,鳜鱼肥。
记粉袖银筝,青帘画舫,烟柳春堤。
惊风一朝吹散,叹西兴、兵火渡人稀。
白发龟年尚在,青山贺监重归。恰相逢紫蟹黄鸡。
犹唱缕金衣。奈狂客愁多,秋娘老去,木落乌栖。
无情断桥流水,把年光、流尽付斜晖。
世事浮生急景,道人抱膝忘机。
烛影摇红.山塘即事
踏翠寻芳,柳条二月春风半。
泰娘家在画桥西,有客金钱宴。
道是留侬可便,细沈吟、回眸顾盼。
绣帘深处,茗碗炉烟,一床弦管。
惜别匆匆,明朝约会新亭馆。
扁舟载酒问婵娟,蓦地风吹散。此夜相思岂惯。
孤枕宿、黄芦断岸。严城钟鼓,冻雨残灯,披衣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