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哉绝世主,所学竟非成。
蕴古未为过,亟死遭严刑。
班如(bān rú)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能力非凡,如同一班之中的佼佼者。
班班(bān bān)的意思:各自为政,互不相让
恭俭(gōng jiǎn)的意思:恭敬而节俭,形容人谦虚恭敬,生活简朴节俭。
功业(gōng yè)的意思:指伟大的事业或功绩。
汉主(hàn zhǔ)的意思:指汉族的君主,也泛指中国的君主。
谏争(jiàn zhēng)的意思:指对不当的事情或错误的决策进行劝谏和争辩。
绝世(jué shì)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中无可匹敌、无与伦比的,超越一切、独一无二的。
隆平(lóng píng)的意思:隆平指的是事物充盈、繁荣昌盛的状态。
青史(qīng shǐ)的意思:青史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或名声。
神明(shén míng)的意思:指神灵或神仙,也可用来形容非凡的智慧或超凡的能力。
世主(shì zhǔ)的意思:世界的主宰,指掌握权力、决定一切的人。
太宗(tài zōng)的意思:指皇帝或君主的尊称,多用于称呼古代中国的帝王。
天性(tiān xìng)的意思:指人的本性、天赋的性格特点和倾向。
廷辱(tíng rǔ)的意思:指在朝廷中受到侮辱和羞辱。
相望(xiāng wàng)的意思:指两个地方相对而立,互相望着对方。
严刑(yán xíng)的意思:指严厉的刑罚,形容法律的严明和刑罚的严酷。
懿德(yì dé)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品质。
英武(yīng wǔ)的意思:形容英勇武力强大,英雄气概。
允称(yǔn chēng)的意思:表示承认、认可对方的称号或身份。
此诗《读史四首(其二)》由元代诗人叶懋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与评价,展现了对历史功业的深刻思考。诗中以“太宗”与“汉主”、“文帝”为例,探讨了帝王之治的成败之道。
首句“太宗剪隋乱,英武如神明”,开篇即赞扬了太宗李世民平定隋末动乱的英明与武略。接着,“惜哉绝世主,所学竟非成”,转折指出尽管太宗是一位杰出的君主,但其最终未能完全实现理想中的治国之道。这种遗憾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赏忠乐谏争,廷辱疑臣卿”,描述了太宗对待忠臣谏议的态度,既有赏识也有疑虑,反映了权力与忠诚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暗示了太宗在处理君臣关系时的微妙与挑战。
“蕴古未为过,亟死遭严刑”,进一步分析了太宗的决策失误,以及因此而遭受的严酷惩罚。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历史教训的警示。
后半部分转向对汉代两位皇帝的赞美:“汉主六七作,文帝臻隆平。恭俭出天性,懿德久逾真。”这里提到的“汉主”可能是指汉高祖刘邦及其后代,而“文帝”特指汉文帝刘恒。诗人赞扬了他们以恭俭为本,德行高尚,治国有方,达到了国家的繁荣稳定。
最后,“二君屹相望,允称汉唐英。功业在青史,班班如日星”,总结了汉文帝与汉高祖的成就,将他们与太宗相提并论,认为他们的功绩如同日月星辰般闪耀于历史长河之中。这一句不仅是对前文内容的概括,也表达了对历史伟人贡献的崇高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帝王的治国理念与实践,探讨了权力、道德、忠诚与历史责任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