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善之仲实无逸共赋雪中香亭》
《同善之仲实无逸共赋雪中香亭》全文
宋 / 陆文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

冷云低压翠禽巢,碎玉玲珑不耐敲。

蜂蝶迟来探芳信暖风已逼杏花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耐(bù nài)的意思:不耐受、不能忍受

翠禽(cuì qín)的意思:翡翠色的鸟类,比喻美丽的鸟类。

低压(dī yā)的意思:指气压较低,也可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低落或环境气氛沉闷。

芳信(fāng xìn)的意思:美好的消息或好音信。

蜂蝶(fēng dié)的意思:形容人们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景象。

玲珑(líng lóng)的意思:形容器物小巧精致,也用来形容人的机灵聪明。

暖风(nuǎn fēng)的意思:指和煦的春风,比喻温暖人心的言行。

碎玉(suì yù)的意思:指被打碎的玉石,比喻原本完整美好的事物被破坏或毁灭。

玉玲珑(yù líng lóng)的意思:形容器物精巧、工艺精美,也形容人的容貌秀丽、身材修长。

注释
冷云:阴沉的乌云。
低压:低垂压得很低。
翠禽巢:绿色鸟类的巢穴。
碎玉玲珑:形容冰凌如碎玉般精致。
不耐敲:承受不住轻微的敲击。
蜂蝶:蜜蜂和蝴蝶。
迟来:来得晚。
探芳信:寻找花朵的香气。
暖风:温暖的春风。
杏花稍:杏花开始绽放。
翻译
阴冷的乌云低垂,笼罩着翠绿的鸟巢
像碎玉般晶莹的冰凌,经不起轻轻敲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画面。"冷云低压翠禽巢",写出了云层低垂,压在鸟巢之上,透露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碎玉玲珑不耐敲",将雪花比喻为碎玉,形象地展现了雪花轻盈的姿态,暗示着天气的寒冷,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洁白雪花易碎的怜惜。

"蜂蝶迟来探芳信",通过蜜蜂和蝴蝶尚未到来,暗示了冬日的寒冷尚未完全消退,它们还在等待春暖花开的信息。"暖风已逼杏花稍",则以杏花开始绽放,预示着春天的脚步正在悄然临近,暖风轻轻吹过,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的气息。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初春的景象,既有冷寂又有生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季节流转的敏感观察和深深的情感寄托。陆文圭作为宋末元初的文人,其诗作常常融入个人的感慨与时代背景,这首诗也不例外,寓含了他对世事变迁的微妙感触。

作者介绍

陆文圭
朝代:宋   字:子方   号:墙东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生辰:1252~1336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猜你喜欢

静观堂闲咏六首·其六

不须弹铗赋归来,尽日耽书万虑灰。

斗室最宜山客静,荆扉惟为故人开。

翛然自得春风点,乐矣无忧陋巷回。

堪笑疏狂刘阮辈,忘机何必待衔杯。

(0)

送慕林词丈还胶山

聚散真如大海萍,旧交落落感晨星。

吟诗久已怜同调,对酒应教笑独醒。

万事暗催双鬓白,卅年仍坐一毡青。

天寒判袂胶山去,何日重歌问字亭。

(0)

岁暮林居杂咏三首·其一

临居不觉岁云徂,野色凝寒人画图。

残雪峰峦俱寂寞,晚烟村落半模糊。

他生万颗山前甫,此日大桥湖上逋。

诗到苦吟人不爱,绝骎一笑口乌乌。

(0)

九日同丁君任茂才山阁坐雨

邂逅仍佳节,携尊坐素秋。

鸟投霜后树,人上雨中楼。

胜气凭湖海,雄文望斗牛。

相看慷慨甚,含笑脱吴钩。

(0)

薄倖.滕王阁怀古

滕王何在。悄不见、歌容舞态。

有阁外、西山几点,槛外长江一带。

秖共他、少年王郎,凭阑感叹无聊赖。

却客底逢欢,尊前得句,序出风流佳槩。

又怎奈、嬉游处,人散后,韶华易改。

如今但暮雨,朝云来去,落霞孤鹜长千载。

此情谁解。叹萍踪、我亦漂流,未了江山债。

霜髭尽短,赢得愁心似海。

(0)

杂诗五首·其三

零露渐野草,湛湛朝欲晞。

日出城隅路,清风吹我衣。

窈窕秦川女,厌浥独行时。

朱颜发光泽,灼灼映晨晖。

徒怀抱柱信,相逢终自疑。

不惜千金佩,何由通我辞。

寸心一不谅,枉负桑中期。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