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梁知县之任永淳四首·其一》
《送梁知县之任永淳四首·其一》全文
明 / 罗亨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井梧飘叶报新秋远道官属壮游

暂屈大材临小邑,尚留清誉播遐陬

梅开庾岭寒霜肃,水落淮河晓雨收。

离别悠悠何足叹,好将勋业前修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大材(dà cái)的意思:指有才能、有能力的人。

官属(guān shǔ)的意思:指官员、官吏。也指官方、政府机关。

何足(hé zú)的意思:不值得一提,不值得一提的事物

淮河(huái hé)的意思:指两个相互纠缠的事物或问题,无法分割或解决。

离别(lí bié)的意思:离别指分别、分离。

前修(qián xiū)的意思:事先修整或准备,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水落(shuǐ luò)的意思:指水退去,比喻事情过去了,局势平静下来。

遐陬(xiá zōu)的意思:遥远的地方。

新秋(xīn qiū)的意思:新秋指的是秋天刚开始的时候,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开始阶段或者初期。

勋业(xūn yè)的意思:指功勋卓著的事业或业绩。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庾岭(yǔ lǐng)的意思:指人们在追求事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

远道(yuǎn dào)的意思:远远的路程。

壮游(zhuàng yóu)的意思:指豪迈地游历山川,展开壮丽的旅行。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亨信所作的《送梁知县之任永淳四首(其一)》。诗中以“井梧飘叶报新秋”开篇,描绘了秋天落叶的景象,预示着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接着,“远道之官属壮游”,表达了对即将赴任官员的敬意与祝福,认为其前往偏远之地任职是一次壮丽的旅程。

“暂屈大材临小邑”,诗人在此赞扬了官员虽被暂时安排在小地方任职,但依然能展现出卓越的能力。“尚留清誉播遐陬”,进一步强调了官员即使在偏远地区也能保持良好的声誉,影响深远。

“梅开庾岭寒霜肃,水落淮河晓雨收”,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象征着官员任职期间的努力与成就。梅开庾岭,不仅描绘了冬日的美景,也寓意着官员在困难环境中仍能绽放光彩;水落淮河,暗示着治理效果显著,如同雨水退去后河面清澈。

最后,“离别悠悠何足叹,好将勋业继前修”,诗人劝慰即将分别的朋友,不必为离别而感叹,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新的挑战,继续努力,继承前辈的功绩,创造自己的辉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官员品德、能力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赴任的鼓励和支持,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

作者介绍

罗亨信
朝代:明

(1377—1457)广东东莞人,字用实,号乐素。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正统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擢右副都御史。土木之变时,誓诸将死守宣府,人心始定。也先挟英宗至,不纳。据要冲孤城,外御强敌,内屏京师。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寻致仕归,卒于家。有《觉非集》。
猜你喜欢

雪后寻梅

去年看梅南溪北,月作主人梅作客。

今年看梅荆溪西,玉为风骨雪为衣。

腊前欲雪竟未雪,梅花不惯人间热。

横枝憔悴涴晴埃,端令羞面不肯开。

缟裙夜诉玉皇殿,乞得天花来作伴。

三更滕六驾海神,先遣东风吹玉尘。

梅仙晓沐银浦水,冰肤别放瑶林春。

诗人莫作雪前看,雪后精神添一半。

(0)

十二月二十一日迎春

星淡孤萤月一梳,迎春早起正愁予。

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气自来何事渠。

官柳野梅残雪后,金幡玉胜晓光初。

却思归跨春山犊,茧栗仍将挂汉书。

(0)

探杏二首·其一

红蓝细细糁晴包,紫玉森森走腻条。

枯梗折教无一寸,并驱春力奔花梢。

(0)

师正堂二首·其一

物我虽殊理本同,算来身教易为功。

表端岂但日间影,德盛应如草上风。

作字心君生笔下,照人眸子验胸中。

平生得力今拈出,尤见操存合至公。

(0)

扇子诗·其六十七

春去春来岁岁同,花开花落任东风。

只堪美酒酬佳景,莫把閒愁料化工。

(0)

观龙歌

四灵之长惟虬龙,虬龙变化故难同。

三茅福地群仙宅,灵物潜形在此中。

池内仙人驯扰得,至今隐现谁能测。

乘云蠢动独标奇,行雨嘉生皆荷力。

常人竞取暂从心,才出山楹兮无处寻。

中使勤求深有意,欲献明庭兮陈上瑞。

初献一龙朝魏阙,偶挹二龙离洞穴。

人心龙心若符契,一去一住何神异。

我睹真龙幸不惊,至诚祝龙龙好听。

但祈风雨年年顺,庶使仓箱处处盈。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