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留 别 定 襄 卢 军 事 唐 /马 戴 行 行 与 君 别 ,路 在 雁 门 西 。秋 色 见 边 草 ,军 声 闻 戍 鼙 。酣 歌 击 宝 剑 ,跃 马 上 金 堤 。归 去 咸 阳 里 ,平 生 志 不 迷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酣歌(hān gē)的意思:指高兴地欢唱歌曲或大声歌唱。
金堤(jīn dī)的意思:指财富积累,堆积如山,形容财富丰富。
军声(jūn shēng)的意思:军队行进时的声音,也指军队的威严和气势。
马上(mǎ shàng)的意思:立即、立刻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声闻(shēng wén)的意思:声音传闻到耳朵中,指消息传达出去。
戍鼙(shù pí)的意思:指军队战斗时敲击军鼓,鼓声响亮威武。
咸阳(xián yáng)的意思:指人们的各种情感、行为都是多样的,不可预测。
行与(xíng yǔ)的意思:行动与言语一致,言行一致
行行(xíng xí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都很出色、很好。
雁门(yàn mén)的意思:雁门是指古代边防的重要关隘,也用来比喻战略要地或重要关口。
跃马(yuè mǎ)的意思:跃马指骑马跳跃,比喻迅速行动或突破困难。
- 注释
- 行行:一步步地。
君:你。
雁门:古代中国北方的重要关隘,这里代指边疆地区。
西:西方,此处指引离别的方向。
秋色:秋天的景色。
边草:边疆地区的草木。
军声:军队的声音,这里特指战鼓声。
戍鼙:戍边的鼓,代指军事行动或军营生活。
酣歌:尽情地歌唱。
击宝剑:拍打或舞动宝剑,表示豪迈或激昂的情绪。
跃马:骑马跳跃,形容骑术高超或急切的心情。
金堤:坚固而华美的堤岸,也可能象征归途的美好。
归去:回去。
咸阳:古都名,这里泛指故乡或心中的理想之地。
平生:一生,一辈子。
志不迷:志向从未动摇或迷失。
- 翻译
- 与你一步步道别前行,道路延伸向雁门关以西。
秋色中边塞的草木可见,军营的鼓声随风传来。
痛快地唱歌敲击着宝剑,跃上马背奔向那金色的堤岸。
返回咸阳故里,此生的志向从未迷茫。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壮阔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活动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坚定不移的志向。开篇“行行与君别,路在雁门西”两句,设立了一种离别的情境,"雁门"作为边塞地名,不仅指出了离别的地理位置,更给人以孤寂遥远之感。
接着,“秋色见边草,军声闻戍鼙”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边塞的萧瑟与荒凉。"秋色"指的是边疆地区特有的落叶枯黄,而"军声"则透露出边关生活的紧张气氛。
中间,“酣歌击宝剑,跃马上金堤”两句,以诗人的豪放情怀和军旅生涯中的英勇姿态,展示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性格。"酣歌"与"击宝剑"均表达了一种欢快而又充满力量的生活状态,而"跃马上金堤"则更是展现了军事上的英姿飒爽。
末尾,“归去咸阳里,平生志不迷”两句,表明诗人虽然要返回内地,但他的人生志向始终如一,没有因为外界的变迁而发生动摇。"咸阳"作为古都之名,暗示了归途的方向,而"平生志不迷"则是对自己坚定信念的肯定。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意境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成功地构建了一幅离别边塞、怀抱壮志图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中秋夜宿舞阳精舍
居心纯静眼无尘,此夜清光遍广轮。
乖隔谩嗟千里共,澄明还是一年新。
已抛世外无穷事,独喜尊前见在身。
却忆帝城通夕看,清歌百阕会三人。
次韵庆善九日
二九依辰至,追欢付曲生。
竹根拚醉卧,菊蕊正牵情。
杜曲酬佳节,陶翁爱此名。
吹花更吹帽,相值得豪英。
大暑新居纳凉和小子韵
至后金柔伏日三,旱气焚宣势如惔。
火井涌沸烟生岚,鹤发遗老素未谙。
我居濒泽深眈眈,修廊飞庑贤僧庵。
薰然好风来自南,如甘露门开瞿昙。
如客怀冰吐清谈,有亭自雨临深潭。
不假凉草生毵毵,天日炎赫反所贪。
我穷储无石与甔,枵然饥腹空婪酣。
后皇矜怜百不堪,免使熟烂聊包涵。
王城衮衮穿朝衫,跨马挥汗流朱蓝。
独逃靡盬侍鱼泔,坐享逸乐扪心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