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夏 日 与 闲 禅 师 林 下 避 暑 唐 /白 居 易 洛 景 城 西 尘 土 红 ,伴 僧 闲 坐 竹 泉 东 。绿 萝 潭 上 不 见 日 ,白 石 滩 边 长 有 风 。热 恼 渐 知 随 念 尽 ,清 凉 常 愿 与 人 同 。每 因 毒 暑 悲 亲 故 ,多 在 炎 方 瘴 海 中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石(bái shí)的意思:指纯洁无暇、无瑕疵的石头。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常愿(cháng yuàn)的意思:常常希望或期望某种事情能够实现或达成。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亲故(qīn gù)的意思:指亲戚朋友,也指亲友关系。
热恼(rè nǎo)的意思:指因为事情或情绪而感到烦恼、苦闷。
闲坐(xián zuò)的意思:指无所事事地坐着,没有任何目的或活动。
炎方(yán fāng)的意思:炎方是指火热的地方,也可引申为形势严峻、局势火爆的地方。
与人(yú rén)的意思:与他人相处、交往。
瘴海(zhàng hǎi)的意思:瘴海指的是瘴气弥漫的海洋,也比喻充满危险的环境或困难重重的境地。
竹泉(zhú quán)的意思:指清澈的泉水,比喻清廉、高洁的品质。
- 注释
- 洛景城:洛阳的风景名胜区。
尘土红:形容尘土飞扬,环境嘈杂。
僧:佛教僧侣。
竹泉:竹林环绕的泉水。
绿萝潭:生长着绿萝的水潭。
不见日:阳光无法穿透。
白石滩:白色的石头沙滩。
长有风:常常有风吹过。
热恼:因炎热而产生的烦恼。
随念尽:随着思绪的消逝。
清凉:凉爽的气候。
与人同:希望与他人共同享受。
毒暑:酷暑。
悲亲故:为亲人和朋友感到悲伤。
炎方瘴海:指热带炎热、湿气重的地方,常有瘴疠之气。
- 翻译
- 洛阳西郊满是尘土红,我陪伴着僧人悠闲地坐在竹泉东边。
绿萝覆盖的水潭上阳光难见,白色的沙滩边总是吹拂着风。
炎热的烦恼慢慢随着思绪消散,常愿清凉能与他人共享。
每当酷暑时节,我为远方的亲友感到悲伤,他们大多在炎热且有毒气的南方海岛上。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避暑的景象。"洛景城西尘土红,伴僧闲坐竹泉东"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和宁静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在炎热夏季与僧侣一同在竹林旁的清凉泉水边享受清净时光的画面。这里的“尘土红”暗示着夏日的热烈,而“伴僧闲坐”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
"绿萝潭上不见日,白石滩边长有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避暑之地的清凉。潭水被浓密的绿萝覆盖,阳光难以穿透,而白石滩边则常年有凉爽的风,这些都是夏日中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
"热恼渐知随念尽,清凉常愿与人同"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心灵慰藉。热恼,即烦躁和不安的情绪,随着对自然之美的领悟而消散。而“清凉常愿与人同”则表现出诗人希望这种宁静与清凉不仅属于自己,更是愿意与他人共享。
"每因毒暑悲亲故,多在炎方瘴海中"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在酷热难耐的夏日里,对亲人的思念尤为强烈,而“炎方瘴海”则是对遥远而炎热之地的描绘,这里的“瘴海”可能暗指南方湿热的气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夏日避暑时的心境和情感,以及他对清凉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越尘世烦恼,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