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犹堪谱,无弦已觉多。
生春弹指下,解阜自能歌。
这首诗以“焦桐”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与对艺术追求的执着。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焦桐”比作自己,虽身处平凡,却渴望着知音的理解与共鸣。
首联“本不耐凡响,甘心爨下过”,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并不喜欢世俗的喧嚣,甘愿在平凡中度过时光,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心境。
颔联“何期知己遇,奈此缺残何”,转折处表达了一种意外的惊喜与无奈交织的情感。诗人未曾料到会有知音相遇,但又感叹于自身缺陷,似乎预示着即便遇到了理解自己的人,也难以完美展现自我。
颈联“流水犹堪谱,无弦已觉多”,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流水”比喻艺术创作的灵感,即使没有实际的乐器(“无弦”),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意。这既是对艺术创作自由精神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丰富性的肯定。
尾联“生春弹指下,解阜自能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艺术创作瞬间的美妙。通过“生春”这一形象,展现了艺术创作如同春天般充满生机与活力。而“解阜自能歌”则暗示了艺术作品能够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无需刻意雕琢,展现出艺术的自然与纯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焦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追求的热爱与对于知音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和对艺术真谛的探索。
天道有常运,成功讵无已。
谁能参化机,履盛贵知止。
筮仕得明君,千载同鱼水。
擎天力己任,取日功可拟。
道德重师保,恩荣兼父子。
眷委日方隆,引年何遽尔。
介石有明训,动息存至理。
东南钓游地,清风播兰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