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大士(dà shì)的意思:指有大德行、大智慧、大胆识的人。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莲花(lián huā)的意思:比喻人的品质高尚,如莲花一般纯洁无瑕。
楠木(nán mù)的意思:比喻品德高尚、忠诚坚定的人。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胜地(shèng dì)的意思:指美好的风景名胜地或适宜居住的地方。
问心(wèn xīn)的意思:指自问自答,心里明白。
香楠(xiāng nán)的意思:比喻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香楠木(xiāng nán mù)的意思:比喻品质高尚、光明正大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宁静之美。首句“香楠木榥刻莲花”以楠木为材料,精心雕刻莲花,不仅体现了匠人的高超技艺,也寓意着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与高雅。莲花作为佛教中的重要象征,常被用来比喻佛性与觉悟,因此这里的“莲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花卉,更是精神层面的寄托。
“大士无言转法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精神的内涵。大士,即菩萨,此处指观世音菩萨,以其慈悲与智慧著称。法华经是佛教经典之一,讲述的是佛陀对众生的教化与指引。诗句中“无言”二字,既是对菩萨沉默而深邃的智慧的赞美,也是对佛法深奥、难以言传之美的隐喻。通过“转法华”,诗人表达了佛法的流转不息,以及它在不同人心中的不同解读与理解。
接下来的“胜地云山自千古”,将视线从具体的物象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维度。胜地,指的是风景优美、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云山自千古,意味着这样的美景与智慧之地自古以来就存在,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永恒真理与不变智慧的颂扬。
最后,“问心何处剥蕉芽”则以一个疑问句结束,引人深思。剥蕉芽,可能象征着探索、发现或成长的过程。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询问,心灵深处的真理或智慧,是否如同蕉芽般,需要我们去寻找、挖掘和培育?这一问,不仅深化了对前文主题的理解,也激发了读者对于自我探索、精神成长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关于智慧、真理与自我觉醒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与永恒智慧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其三
两汉举贤良,六朝贵门第。
设科不分目,我清重进士。
孔、孟生今日,必就有司试。
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
宪也少年时,谓芥拾青紫。
五岳填心胸,往往矜爪嘴。
三战复三北,马齿加长矣!
破剑短后衣,年年来侮耻。
下争鸡鹜食,担囊走千里。
时时发狂疾,痛洒忧天泪。
群书杂然陈,所志非所事。
枘凿殊方圆,如何可尝试?
今上元二年,诏书下黄纸。
帝曰尔诸生,尔其应大比。
纷纷白袍集,臣亦出载贽。
既不莘野耕,又难漆雕仕。
龙门虽则高,舍此何位置。
抡才国所重,得第亲亦喜。
绕床夜起舞,何以为臣子?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其三》【清·黄遵宪】两汉举贤良,六朝贵门第。设科不分目,我清重进士。孔、孟生今日,必就有司试。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宪也少年时,谓芥拾青紫。五岳填心胸,往往矜爪嘴。三战复三北,马齿加长矣!破剑短后衣,年年来侮耻。下争鸡鹜食,担囊走千里。时时发狂疾,痛洒忧天泪。群书杂然陈,所志非所事。枘凿殊方圆,如何可尝试?今上元二年,诏书下黄纸。帝曰尔诸生,尔其应大比。纷纷白袍集,臣亦出载贽。既不莘野耕,又难漆雕仕。龙门虽则高,舍此何位置。抡才国所重,得第亲亦喜。绕床夜起舞,何以为臣子?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6467c6a5792d05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