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山》
《东山》全文
明 / 陶望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竹梢藤蔓冷僧扉,门外苍松忽减围。

戚药更谁悲远志,摘花犹得访蔷薇

落潮渔艇晚初阁,上浦风帆健欲飞。

丝管暮年陶写尽,谢公何日复东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东归(dōng guī)的意思:指东方的归宿,表示东方的归还或返回。

风帆(fēng fān)的意思:比喻在困境中找到转机,摆脱困难和困境。

公何(gōng hé)的意思:公平正义,无可厚非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落潮(luò cháo)的意思:指潮水退去,暴露在水面上的沙滩或礁石。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蔷薇(qiáng wēi)的意思:形容事物美好而短暂,也可指代美丽的事物。

丝管(sī guǎn)的意思:丝管是一个形象化的词语,用来形容声音细腻、柔和、悦耳动听。

陶写(táo xiě)的意思:指用陶器或瓷器写字,形容文采翩翩,字迹清秀。

藤蔓(téng wàn)的意思:指事物蔓延、扩展的样子或状态。

谢公(xiè gōng)的意思:指对别人的恩惠心怀感激,表示感谢之情。

渔艇(yú tǐng)的意思:指渔民用来捕鱼的船只。

远志(yuǎn zhì)的意思:指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季节感的画面。首句“竹梢藤蔓冷僧扉”以冷寂的竹梢和藤蔓围绕着僧人的小门,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宁静而孤寂。次句“门外苍松忽减围”进一步描绘门外苍松的疏影,暗示时光流转,冬去春来,松树的绿意减少,显示出季节的变化。

第三句“戚药更谁悲远志”,诗人借问远方的朋友,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关切之情,"远志"象征着长久的思念和志向。第四句“摘花犹得访蔷薇”则转为眼前之景,诗人虽然不能与友人相见,但还能欣赏到盛开的蔷薇,聊以慰藉。

第五句“落潮渔艇晚初阁”,描绘了傍晚时分,潮水退去,渔舟归航的情景,画面生动,富有动态感。最后一句“上浦风帆健欲飞”,则以帆船疾驰的形象,寄托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结尾处的“丝管暮年陶写尽,谢公何日复东归”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回顾,以及对陶渊明般隐逸生活的向往,期待有一天能如谢公那样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

作者介绍
陶望龄

陶望龄
朝代:明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猜你喜欢

漫成二首·其二

落梅过雨委满地,辛夷数株花已齐。

不须烂漫竞春色,桃树李树根成蹊。

(0)

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八首·其五

天风收宿雾,霁景晓澄明。

青喜晴空出,红看旭日生。

游鱼翻浪短,乳燕掠泥轻。

衮衮春还半,应惭隐遁名。

(0)

雪山寺诗应制

雨雪霏霏遍海涯,山前梵刹最为佳。

璚英幻出菩提树,玉屑妆成净土沙。

空外锡飞惊皓鹤,云间松老失乌鸦。

大千世界无尘滓,九㝢同风总一家。

(0)

暑霁遥岑诗应制

暑雨初收山色青,淡烟轻护晓光明。

岩前倒泻千寻瀑,石上高垂百尺藤。

海宇会同瞻化日,菁莪乐育丽文星。

雍雍又听鸣鸾凤,正值箫韶奏九成。

(0)

御柳

暝接长门锁凤池,青青总是向阳枝。

花飞阁道春云度,阴转宫廊淑景移。

黛色参差凝雨露,翠条摇曳拂旌旗。

一生只被东风恼,不与人间赠别离。

(0)

摩尼岭

昔闻摩尼岭,今次摩尼驿。

自分天地来,险障西南域。

山高日色冷,悲风惨松柏。

人烟渺何处,我心恒戚戚。

空畏豺虎飧,行人自相食。

吁嗟微命存,苦被瘴疠袭。

生者含疮痍,死者委荆棘。

骨肉不相保,弃掷如瓦砾。

眷兹飘零际,沈痛迫胸臆。

去家日已远,前程杳难极。

蔽体无完衣,充肠但梨栗。

徘徊秋风前,倚剑三叹息。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