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宝觉二首·其二》
《示宝觉二首·其二》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重将坏色染衣裙,共卧钟山一坞云。

客舍黄粱今始熟,鸟残红柿昔曾分。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红(cán hóng)的意思:指花朵凋谢后剩下的红色部分,比喻某事物或某种情感的残余部分。

坏色(huài sè)的意思:指人品恶劣,品行败坏。

客舍(kè shè)的意思:指待客之处,旅客住宿的地方。

染衣(rǎn yī)的意思:染衣是指衣服被染上颜色,比喻受到坏影响或沾染了不好的事物。

衣裙(yī qún)的意思:指衣服和裙子,泛指衣着。

重将(zhòng jiāng)的意思:指重用、重视某人,给予重要的职位或任务。

钟山(zhōng shān)的意思:钟山是指一个高大、威严的山峰,比喻德行高尚、威望卓著的人。

注释
重:再次。
将:拿。
坏色:污渍。
染:染色。
衣裙:衣物。
共:一起。
卧:躺下。
钟山:地名,指南京附近的钟山。
一坞:一片。
云:云雾。
客舍:旅店。
黄粱:比喻虚幻或不切实际的事物。
今始熟:现在才煮熟。
昔:从前。
曾:曾经。
分:分享。
翻译
再次用污渍染了我的衣裙,
与你同眠在钟山环绕的云雾中。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之手,是其《示宝觉二首(其二)》中的片段。王安石在诗中展现了他特有的生活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重将坏色染衣裳,共卧钟山一坞云。”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画面。“重将”指的是重新将旧物加以利用,“坏色”则是指那些已经失去了原有光彩的颜色。诗人用这些陈旧之物来染制衣裳,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珍惜资源的态度。“共卧钟山一坞云”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情景,钟山在这里象征着一种高远和纯净的境界。

“客舍黄粱今始熟,鸟残红柿昔曾分。” 这两句诗接着描写了一个旅途中的场景。“客舍”指的是旅途中暂住的地方,“黄粱”则是成熟的谷物,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成长。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转、万物更新的感慨。而“鸟残红柿昔曾分”则透露出一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情留恋,红柿是秋天的果实,这里用来形容季节更替,也暗示了时间的脚步无声而又迅速。

王安石通过这两组诗句,不仅展示了他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更表现出了他对于自然界的深切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诗作常常能够在平淡中见真章,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点绛唇·其一酴醾

野态芳姿,枝头占得春长久。怕钩衣袖。

不放攀花手。试问东山,花似当时否。还依旧。

谪仙去后。风月今谁有。

(0)

点绛唇·其十一细香竹

秀色娟娟,最宜雨沐风梳际。径幽香细。

草滴青襟袂。一日才无,便觉生尘态。轩窗外。

数竿相对。不减王猷爱。

(0)

摊破浣溪沙/浣溪沙·其一天雨新晴,孙使君宴客双石堂,遣官奴试小龙茶

日照门前千万峰。晴飙先扫冻云空。

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定国精明过少壮,次公烦碎本雍容。

听讼阴中苔自绿,舞衣红。

(0)

水调歌头·其一九日醉中

左手紫螯蟹,右手绿螺杯。

古今多少遗恨,俯仰已尘埃。

不共青山一笑,不与黄花一醉,怀抱向谁开。

举酒属吾子,此兴正崔嵬。夜何其,秋老矣,盍归来。

试问先生归否,茅屋欲生苔。

穷则箪瓢陋巷,达则鼎彝清庙,吾意两悠哉。

寄语雪溪外,鸥鹭莫惊猜。

(0)

次韵费司法·其一

有客谁为数击鲜,西风孤我雁声前。

酒无多酌何如醒,诗不能奇莫浪传。

秋色淡于人寂寂,桂花香得月娟娟。

五经不到山翁腹,且听便便引老边。

(0)

次韵滕和叔投赠·其二

白发相过各暮年,颜间老气自轩轩。

沧浪供砚心犹在,博雅藏书手自翻。

举世共知名父子,此身莫负晦翁门。

重阳风雨何堪别,只和名章当赠言。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