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寿管儒珍方伯七十》
《寿管儒珍方伯七十》全文
明 / 周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方岳栖迟楚甸安,更推高谊休官

辞金未道前无震,烂手缘知后有宽。

松径试持新玉杖荷衣无换旧犀鞶。

横塘万树梅花发,一醉长春取次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春(cháng chūn)的意思:长久的春天,指事物长期兴盛、繁荣的状态。

楚甸(chǔ diàn)的意思:指文采华美的辞章或文章。

方岳(fāng yuè)的意思:指方志敏和岳飞两位历史人物。形容人们的忠诚和勇敢。

高谊(gāo yì)的意思:高尚的友谊或深厚的情谊。

荷衣(hé yī)的意思:荷花的衣服,比喻贫贱之人的衣着。

烂手(làn shǒu)的意思:形容手艺差,技术不精。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栖迟(qī chí)的意思:指人不安定,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搬迁或流连于外地。

取次(qǔ cì)的意思:取次指的是频繁地接连做事,形容行动迅速、连续不断。

松径(sōng jìng)的意思:林中狭窄的小路

休官(xiū guān)的意思:指官员休息或离职,不再担任官职。

玉杖(yù zhàng)的意思:比喻高尚的品质和高超的才能。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周伦为寿祝方伯七十岁所作。诗中以“方岳栖迟楚甸安”开篇,描绘了方伯在楚地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体现了其生活之安定与和谐。接着,“更推高谊早休官”一句,赞扬了方伯高尚的情谊和明智的选择,即在官场达到一定成就后,能够适时退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辞金未道前无震,烂手缘知后有宽。”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方伯的智慧与豁达。他辞去高官厚禄,并非因为前方无路可走,而是深知人生有更多值得追求的东西,如亲情、友情以及内心的平和。这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松径试持新玉杖,荷衣无换旧犀鞶。”这两句描绘了方伯在自然中漫步的情景,手持新制的玉杖,身着旧荷衣,不求奢华,只求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简单。

“横塘万树梅花发,一醉长春取次看。”最后两句以梅花盛开的景象作为比喻,象征着方伯如同梅花一般,即使在严冬也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而“一醉长春取次看”,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即使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也要尽情享受每一刻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赞美了方伯高尚的人格魅力、明智的生活选择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与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周伦

周伦
朝代:明   字:伯明   号:贞翁   籍贯:苏州府昆山   生辰:1463—1542

(1463—1542)苏州府昆山人,字伯明,号贞翁。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新安知县,擢大理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有《贞翁稿》、《西台纪闻》、《医略》等。
猜你喜欢

书僧舍壁·其二

雪汁融融溪棹回,此山林竹亦佳哉。

看残未了槐岩在,笋蕨肥时又一来。

(0)

寄宝应丘大夫

制阃今元帅,男邦旧大夫。

受成无弊事,直上有夷涂。

赤县图新入,苍生喘欲苏。

底须劳战士,城筑守淮隅。

(0)

潭溪十咏·其一悠然堂

吾庐犹未完,作意创此堂。

悠然见南山,高风邈相望。

宾至聊共娱,无宾自徜徉。

(0)

奇仲德华第二转语皆有旨趣致中乃谓仆操两可于其间戏成长句

不可无诗绝盍簪,杂然嘲玩寄嘉音。

唯阿似是摸棱手,虚静初无照物心。

莲荡远阴波面合,堇峰横翠雨中深。

颇能逐胜此来否,一笑又成梁甫吟。

(0)

弃竹夫人

爱憎情易迁,感物思郁纡。

念昔未弃捐,尝侍君子居。

烦襟一披豁,雅抱何清虚。

蹉跎怨时暮,凉德竟见疏。

飞霜皓中庭,枵然委墙隅。

的皪珠帏深,荧煌锦茵铺。

岂不怀旧恩,君心已非初。

当年纨扇谣,抱恨同区区。

(0)

同翁士特李似表谒巽伯少卿因作醉歌

翁刘异氏居同里,奕叶论交今久矣。

陇西京兆实姻连,我既识翁因识李。

巽卿自洛始迁闽,寄食僧房仍密迩。

盍簪雅好有新旧,倾盖高情无彼此。

酣歌掷剑悲群公,胡为局促荒山中。

曲肱放浪虽所乐,乐此亦知吾道穷。

自闻胡马再南牧,九州何地无兵戎。

世衰成败不以正,奸宄得意为英雄。

儒生守经昧时变,愤切气欲摩苍穹。

斯言拨弃勿复理,把酒论诗差可喜。

围炉夜语忘刻漏,吹灯晓色盈窗几。

归涂草棘萦风袍,主人谢客仆御劳。

云山怅望一回首,虎豹出穴哀猿号。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