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蛩》
《闻蛩》全文
清 / 许南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萧瑟秋先至,惊人此一鸣。

似闻胡地乐,忽动故乡情。

冷月空诸籁,残灯四更

及时感喟,赠汝可怜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灯(cán dēng)的意思:指接近熄灭的灯火,比喻事物接近结束或即将消亡。

感喟(gǎn kuì)的意思:感叹并深思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胡地(hú dì)的意思:指无章法、无次序、杂乱无章的样子。

及时(jí shí)的意思:指做事情或采取行动的时机恰当,不拖延,不耽误。

惊人(jīng rén)的意思:非常令人吃惊或震惊的事物或情况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冷月(lěng yuè)的意思:指寒冷的月光,多用来形容寂静、冷清的夜晚。

四更(sì gēng)的意思:指凌晨时分,即夜里三更之后的时刻。

同感(tóng gǎn)的意思:对某种情感或观点产生相同的感受或认同。

乡情(xiāng qíng)的意思:乡情指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乡土的眷恋之情。

萧瑟(xiāo sè)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景象荒凉。

鉴赏

这首诗名为《闻蛩》,是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的诗人许南英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夜听蟋蟀鸣叫的情景,通过声音唤起了诗人对远方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萧瑟秋先至”,以“萧瑟”二字描绘出秋天的凉意,暗示季节的转换,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惊人此一鸣”则点明了诗的主题——听到蟋蟀的鸣叫声,这一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让诗人感到震惊。接下来,“似闻胡地乐,忽动故乡情”,诗人将蟋蟀的鸣叫声与遥远的异国音乐相联系,这种声音触动了他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情感表达得十分细腻而深刻。

“冷月空诸籁,残灯已四更”,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凄清氛围,冷月高悬,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残灯在昏黄的光线下摇曳,时间已经到了深夜四更。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烘托出了诗人孤独、忧郁的心情。

最后,“及时同感喟,赠汝可怜名”,诗人感慨于自己与蟋蟀的共鸣,仿佛它们之间有着某种默契,于是给这只蟋蟀取了一个“可怜”的名字,表达了对它的同情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生命中孤独时刻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许南英

许南英
朝代:清

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是台湾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台湾安平人,号蕴白,别号“窥园主人”和“留发头陀”。台湾安平,也就是今天的台南市。许南英作为台湾历史上第二十五位进士,他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种种际遇。他遭遇国土沦丧之痛,切身体会清朝官场的腐朽,也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他的命运与时代紧紧相连,手中的笔也时时捕捉时代的脉搏。他留下的诗集《窥园留草》记录了时代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答吕尊师香水珠

野人头不巾,旷荡礼数略。

破帽久无缨,时遇大风落。

得君香水珠,感此意不恶。

薰之麝脐馨,贯以青丝索。

细文疑玛瑙,润色映掌握。

颇烦番舶载,亦费巧匠凿。

整冠揖贵人,使我不能乐。

何当从君游,高举谢城郭。

(0)

别离曲

山风吹霜榆叶老,城鸦传声天欲晓。

征徒出门驾行装,斗杓倒悬月无光。

我停露车客停马,荒烟萧萧暗平野。

一杯浊酒且须须,九月垂杨不堪把。

歌声感激弦声繁,坐上醉人争笑喧。

相逢相别皆草草,心事如丝向谁道。

(0)

纪实

振文堂上刃纵横,水陆旌旗瞬息更。

俯伏献城新太守,笑谈赴井旧诸生。

(0)

江西省掾陈允中避罪来永新固守城池屹立群盗中泰和宣差以廉明著称境内晏然

蜃气楼台转眼空,荒墟谁与吊秋虫。

道边小屋柴门掩,犹是当年种菜翁。

(0)

客有赋大军来者戏答·其二

梦寐渔阳右北平,弯弓走马气凭陵。

不知近日燕山雪,添得黄河几尺深。

(0)

全参政九日宴僚佐城西神冈参谋万德躬赋诗五首用韵寓情·其三

如云冠盖此高攀,千载龙山季孟间。

犀箸驼峰传翠釜,银罂春色照苍湾。

歌姬拥醉翻腔误,才士争先觅句艰。

秪有相如欣授简,兴来无物不相关。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