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性开蝉籁,披襟动客神。
堤花垂晓露,归色尚疑春。
这首诗描绘了在邹滕道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之美与内心的喜悦之情。
首句“始见青山色,依依向远人”描绘了初见青山时的情景,青山似乎在温柔地向着远方的人们诉说着什么,营造了一种亲近而温暖的氛围。接着,“炎光能稍逊,景物倍堪亲”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炎炎夏日的光线与眼前景致的柔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亲近之情。
“悦性开蝉籁,披襟动客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蝉鸣声在诗人的愉悦心情下显得格外悦耳,仿佛大自然的声音也加入了这场欢愉之中。诗人敞开胸怀,感受着这份来自远方的清新与宁静,心灵得到了极大的触动。
最后,“堤花垂晓露,归色尚疑春”描绘了清晨堤岸上花朵挂着露珠的景象,以及归途中的景色依然充满生机,仿佛春天并未离去。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仿佛在这片山水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慰藉。
亭亭西樵峰,宛在南海湄。
日华丽仙掌,影漾金银池。
我昔扁舟恣长往,凌风浩荡烟霞想。
寻幽更欲探神奇,复向罗浮事仙赏。
仙家三十六洞天,罗浮夐与沧洲连。
丹霞射影四山静,群真环佩来翩翩。
蕊珠之峰数千丈,君时与我缘萝上。
水帘直下飞晴虹,万壑天风度流响。
山中刘郎司玉台,仙书授我琅函开。
心如明月炯虚照,身与浮云同去来。
此时会合那能再,尘土分飞忽三载。
我行奏赋登金门,君亦乘轺渡淮海。
淮海迢迢烟树深,相思岁晚结愁心。
长风万里碧云远,何由一寄还山吟。
山中洞房春寂寂,山中之人长叹息。
松花酒熟人不归,瑶草春风几回碧。
《罗浮歌寄洛阳李长史仲修》【明·孙蕡】亭亭西樵峰,宛在南海湄。日华丽仙掌,影漾金银池。我昔扁舟恣长往,凌风浩荡烟霞想。寻幽更欲探神奇,复向罗浮事仙赏。仙家三十六洞天,罗浮夐与沧洲连。丹霞射影四山静,群真环佩来翩翩。蕊珠之峰数千丈,君时与我缘萝上。水帘直下飞晴虹,万壑天风度流响。山中刘郎司玉台,仙书授我琅函开。心如明月炯虚照,身与浮云同去来。此时会合那能再,尘土分飞忽三载。我行奏赋登金门,君亦乘轺渡淮海。淮海迢迢烟树深,相思岁晚结愁心。长风万里碧云远,何由一寄还山吟。山中洞房春寂寂,山中之人长叹息。松花酒熟人不归,瑶草春风几回碧。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1167c68a622fb48282.html
青山如龙渡江去,江上波涛湿烟树。
三湘七泽枉帆过,水绿蘋香是何处。
清波渺渺愁予心,寒猿故故啼枫林。
谁将横笛叫清夜,一曲《武溪》深复深。
怜君远戍乌蛮客,把酒灯前话离别。
相逢何必旧相知,惆怅回船江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