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得无求旨,虽乞吾何羞。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得无(dé wú)的意思:没有不...的
苟得(gǒu de)的意思:苟且得到。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辱莫(rǔ mò)的意思:指被侮辱到了极点,受到了极大的耻辱。
心与(xīn yǔ)的意思:心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代表心思和与人交往。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
云居(yún jū)的意思:居住在云端,比喻高高在上或远离尘世。
至乐(zhì lè)的意思:极度快乐、无比幸福的状态。
白云居(bái yún jū)的意思:指高山之上的云层,比喻人的修养高深、品德高尚。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的《送茶头并化士(其十)》。诗中通过对比“至辱莫若乞”与“至乐在无求”的观念,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向往。
首句“至辱莫若乞”,直指乞讨行为在人们心中的低贱形象,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行为的反感。接着,“至乐在无求”则揭示了诗人追求的境界——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在的获取。这种思想与佛教中的“放下”、“无欲无求”相契合,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富足比物质上的拥有更为重要。
“苟得无求旨,虽乞吾何羞”,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看法。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如果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那么即便是乞讨也无须感到羞耻。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即真正的尊严和快乐并非来源于物质的拥有,而是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后四句“道人白云居,心与白云俦。明朝出山去,迫夏归来不”,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他居住在白云环绕的山中,心灵与白云为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第二天,他将离开山林,但似乎并不急于回归尘世,表现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眷恋。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向往,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观和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谒节庵师不遇感赋一首
烈士甘徇名,贪夫则徇财。
不谓俊及流,兼妙然蠡才。
寥翔忽下集,洽狎鸱无猜。
烈烈贞妇操,高筑怀清台。
古疾未有此,岂日非怪灾。
儒服捐一耻,维绝惊天摧。
凄其衡门下,商歌出荒莱。
曲肱无一饱,吐食盈琼瑰。
芒然群刺天,饥凤孤徘徊。
天寒竹实尽,凄我千春怀。
斋中红梅水仙山茶瑞香海棠牡丹玉兰盛开
山谷谪荆州,复入都下梦。
小窗逢春暄,撩人花气重。
今我住梦中,风味略相共。
园丁担花来,一笑分薄俸。
火速三春妍,并作斗室供。
隔年水仙梅,贞秀出冰冻。
多香不相袭,并妙难伯仲。
安居虱清时,视涪得孰众。
几得如许閒,清坐了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