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可山亭次周时可宪副韵》
《登可山亭次周时可宪副韵》全文
明 / 陈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草亭斜倚白云边,石上清风一醉眠。

两耳怒涛惊梦破,松花吹满碧栏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惊梦(jīng mèng)的意思:形容梦境中的惊吓和不安。

梦破(mèng pò)的意思:梦想破灭,希望落空

怒涛(nù tāo)的意思:形容猛烈汹涌、势不可挡的波涛,比喻声势浩大、威力强大的力量。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上清(shàng qīng)的意思:指清澈明亮,没有杂质的状态或场所。

松花(sōng huā)的意思:指松树上的花朵,比喻美好的事物。

斜倚(xié yǐ)的意思:指倚靠、依赖或倚靠不稳定。

白云边(bái yún biā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安宁祥和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的精神世界相融合的意境。

首句“草亭斜倚白云边”,以“草亭”为立足点,巧妙地将亭子置于云雾缭绕的环境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草亭与白云的结合,不仅体现了空间的广阔与高远,也暗示了诗人远离尘嚣的心境。

“石上清风一醉眠”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感觉。清风拂过岩石,似乎带走了所有的烦恼与疲惫,让诗人得以在自然的怀抱中沉醉、入眠。这里,“醉眠”二字不仅指身体上的放松,更蕴含着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接下来,“两耳怒涛惊梦破”描绘了一种由静入动的转变。随着耳边传来汹涌的涛声,梦境被打破,现实的喧嚣与自然的力量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这一转折,既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内心世界的触动,让人在面对外界的波澜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最后一句“松花吹满碧栏前”,以松花的飘落作为收尾,既是对前文景致的补充,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松花满布碧栏,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情感的丰富与深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渴望。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体现。

作者介绍

陈烓
朝代:明

陈烓(1449~1527年),陈叔刚胞侄,字文用,号蒙庵,晚号留余。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任潮州推官,饶平山民抗拒官府苛税,陈烓前往处置,十日即告安定。他巡行之处,冤民有从数百里外前往告状者,立即判决,案无滞留。后升南京御史,巡视两浙,奏劾贪吏监司以下13人,名声大起。弘治元年(1488年),陈烓上疏奏苏民困等8事,均被采纳,后升广西佥事、浙江佥事,以病辞归。
猜你喜欢

自铜陵行四十里风复作泊江北岸地名散潭属淮南·其一

襟带江淮一望间,夕阳舣棹散潭湾。

波涛汹涌暮天阔,鸥鹭飘飖渔艇閒。

风壮又还依北渚,云深不复见南山。

浙河千里何时到,过去飞鸿不可攀。

(0)

罗畴老录示和丹霞绝句五首次韵·其一

丹霞只在笑谈中,明月清风万里同。

欲识德云真面目,却须行到妙高峰。

(0)

偶作

休问梁溪何所为,应缘日用且随时。

朝看藏典聊遮眼,夜阅韦编未觉疲。

独酌飘零一杯酒,狂吟敏捷百篇诗。

困来打睡饥来饭,游戏神通谁得知。

(0)

过吴江阻风游宁境寺

扁舟渡松江,惨淡天色恶。

胜游得禅房,旷望倚虚阁。

轩楹俯巨浸,云水互参错。

长风驾惊浪,飞雪相喷薄。

未应神龙怒,端有蛟鼍作。

片帆天际来,飘忽如陨箨。

波涛浩无涯,撑突殊不愕。

奈何操我舟,惴慄缆添索。

蜚廉也世情,逐客正落寞。

深夜始归眠,蓬窗听鸣铎。

(0)

移桃栽晚发

绿叶盈条巧剪裁,馀花犹有两三开。

新来试手移桃李,待向茅堂取次栽。

(0)

破贼凯歌八章·其三

万幕如云振鼓鼙,角声呜咽马惊嘶。

亚夫持重惟坚壁,应为桑榆太白低。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