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寓钟山》
《寓钟山》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生涯倦鸟栖息此山中。

睡足谁呼觉,烟消篆已空。

翻经眼力斜日借窗红。

卧听铜瓶泣,青松万壑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翻经(fān jīng)的意思:指对经书进行翻阅、研读。

倦鸟(juàn niǎo)的意思:形容疲倦的鸟儿,比喻人疲劳不堪。

栖息(qī xī)的意思:栖息指动物停留或居住在某个地方,也可以引申为人在某个地方安顿下来。

青松(qīng sōng)的意思:指品质高尚、坚定不移的人或事物。

生涯(shēng yá)的意思:人的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或事业。

斜日(xié rì)的意思:夕阳斜照的时候,指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暗示事物已经到了结束或衰落的阶段。

眼力(yǎn lì)的意思:指观察事物的敏锐程度和洞察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隐居于钟山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首句“生涯如倦鸟,栖息此山中”以倦鸟归巢比喻诗人厌倦尘世,选择在山中寻求心灵的栖息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逃避。

接着,“睡足谁呼觉,烟消篆已空”两句,进一步展现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睡足后无需他人唤醒,烟消篆空则暗示时间流逝,生活节奏平缓,没有世俗的纷扰。这里“篆”指香烟之烟,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

“翻经欺眼力,斜日借窗红”则展示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另一面——阅读佛经。面对经书,诗人或许感到眼力不济,但斜阳透过窗户洒下的一抹红色,为这静谧的时光增添了几分温暖与诗意。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欣赏。

最后,“卧听铜瓶泣,青松万壑风”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夜晚的所闻所感。铜瓶似乎在哭泣,青松在山谷间随风摇曳,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及其对自然、佛法的深切感悟,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丙寅九月送龙门课试士友

凉风九月菊花天,路近龙门自坦然。

胜友如云儒雅集,雄文丽藻灿连篇。

平时学问勤攻玉,圣世功名好着鞭。

黄屋临轩新策士,姓名一一听胪传。

(0)

春日二首·其一

木香堆架渐开花,旁径蔷薇锦未斜。

风劈柳丝成乱絮,轻轻飞入野人家。

(0)

题萧照渔樵对语图

世人大半爱渔樵,不道渔樵心志凋。

漫钓溪鱼临月夕,每沽村酒怕霜朝。

檀栾男女衣蓝缕,澹泊生涯舟荡摇。

偷得片时相对语,从头至尾尽无聊。

(0)

书考·其一

二年薄宦在金台,墙角双扉向晚开。

罕有金貂来换酒,且看野马共浮埃。

已书下考甘平进,久律吾身愧不才。

却喜清贫如昨日,知心相识自然来。

(0)

象田老馈山茶用东坡先生韵奉寄

前时著脚清净坊,山童殷勤进山茗。

半杯春云满晴空,午困瞢腾顿能醒。

山深有鸟声清圆,俗名捣药颇堪听。

从来不起市朝想,定亦久知存所性。

何如捣茶伴老衲,疾病去尽竟归正。

数株寒菊带秋清,一篆香烟留日永。

顾我服官走芳尘,心虽超悟力未猛。

气猿意马难同防,未免稍纵肆顽犷。

人言茶味怕齿知,日渐月渍遣胃冷。

不然除腻立奇勋,气象森严费忠鲠。

建溪早芽细如针,来春喊声遍山岭。

铜模新制号凤团,绛纱斜纫护龙饼。

竹窗拂拭金石坚,碾破霏霏光炯炯。

旧曾识此今罕见,山茗一旗生舜井。

冠裳不加貌自若,厥包断不请侥倖。

须知老衲定中人,任柳生肘木生瘿。

(0)

古涧閒适

雨来涧水碧,涧远山势斜。

涧边随意坐,琐细觅开花。

野蝶深有情,翾翾依沙晚。

以渠流水心,醒我观花眼。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