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示 报 宁 长 老 宋 /王 安 石 白 下 亭 东 鸣 一 牛 ,山 林 陂 巷 净 高 秋 。新 营 枣 棫 我 檀 越 ,曾 悟 布 毛 谁 比 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下(bái xià)的意思:白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白”表示无意义或没有结果,而“下”表示失败或失去。因此,白下的基本含义是指努力付出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或收获。
比丘(bǐ qiū)的意思: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僧人。
布毛(bù máo)的意思:指人物有才华、有本领。
高秋(gāo qiū)的意思:指秋天的季节非常美好,天空高远而明朗,气候宜人。
净高(jìng gāo)的意思:净高是指高度纯净、没有杂质或掺杂的状态。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檀越(tán yuè)的意思:指有德行高尚、善良慷慨的人。
- 翻译
- 在白下亭东边,传来一声牛鸣,
山林和陂港在清秋时节显得格外宁静。
- 注释
- 白下亭:古代地名,位于今南京附近。
鸣:发出声音。
陂港:池塘和河流。
净高秋:秋季清爽宁静。
新营:新建的营地。
枣棫:枣树和棫树,泛指树木。
檀越:佛教用语,指施主或捐赠者。
悟:领悟,理解。
比丘:佛教中出家男子的通称。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示报宁长老》。诗人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副田园生活图景,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从容与超脱。
首句“白下亭东鸣一牛”中的“白下亭”,很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而“东鸣一牛”则描写了清晨牛只在东边开始叫响的情景,表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田园早晨。
紧接着,“山林陂港净高秋”中,“山林陂港”是指山野与溪流等自然景观,而“净高秋”则形象地描绘出秋季的清新与高远之感,给人以深邃而宁静的感觉。
第三句“新营枣棫我檀越”,这里的“新营”可能指的是新开辟的园圃,“枣棫”则是指种植的果树,而“我檀越”则表明诗人对自然之物持有一种超然与欣赏的情感。
最后一句“曾悟布毛谁比丘”,“曾悟”意味着诗人有所领悟,“布毛”可能是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而“谁比丘”则是在问何人能与这种境界相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追求和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峰归趣为主客郎中王浚作
名门多俊英,家住九峰侧。
君才更超迈,务学探六籍。
伊昔未仕时,朝夕看山色。
启户云霞红,隔窗烟树碧。
一从游宦途,寓迹在京国。
分曹属春卿,励操尚冰檗。
拟摅寸心丹,可柰桑榆逼。
乞身遂退休,辞阙中感激。
引领望九峰,怀抱何所适。
飘飘峰上云,无心沛膏泽。
戢戢林间鸟,倦举冲霄翼。
眷兹景物佳,雅志自相得。
松风四座清,萝月半窗白。
扫石抚朱弦,焚香玩羲易。
利名了不关,尘累觉消释。
高风谁能如,企彼陶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