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径掩空扉,炎尘逐雨归。
山明余夕在,草暗一萤飞。
这首明代诗人陈则的《朝真宫夜陪席炼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夜晚景象。首句“萝径掩空扉”,通过“萝径”和“空扉”,暗示了宫中环境的清幽和修炼者的隐秘。接着,“炎尘逐雨归”以雨后清凉暗含尘世烦恼的暂时消散,烘托出修道氛围。
“山明余夕在,草暗一萤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山色明亮,萤火虫孤独飞翔,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意境。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明亮的山色与暗淡的草丛、孤寂的萤火形成鲜明对照。
“姹女鸾和驭,丹仙鹤羽衣”两句,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和仙鹤形象,象征着炼师的超凡脱俗以及修炼的高深境界。最后,“焚香与默坐,初悟幻情非”表达了诗人对修炼过程的理解,通过焚香静坐,他开始领悟到世间幻象并非真实,从而深化了对修行意义的认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道教修炼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采采雨间叶,青青陌上春。
欲知疏溉力,试问园中人。
纷纷钟鼎徒,醉卧饱肴胾。
不谓丹青手,能传使君意。
使君有园十亩强,时因采摘露沾裳。
短篱不许邻鸡入,嘉味还同过客尝。
后来勿斸园中土,留取清风千叶长。
狼星扫天西戎来,飞勒叩关关夜开。
当关空列貔虎士,伏枥不见麒麟材。
朝战关头暮关下,疮痍大半徒行者。
箭书入报宵旰忧,拊髀翻思大宛马。
中丞主马朝命新,威霆动地惊故人。
长城迢迢亘西北,万里可当公一身。
秦苑草青秦水旨,鲁坰卫丘那足比。
我公息马兼息民,民保田庐马生子。
天燠在野寒在槽,马子日肥民不劳。
三军校阅锦云乱,万蹄蹴踏沙场高。
将军骑出诸羌遁,玉门烽静班超觐。
我愿公归登上台,他日用贤如用骏。
楚江孤月水如罗,双桨轻摇自啸歌。
瑞鹤圆吭鸣赤日,大鸿寒影在清河。
平沙漠漠山城小,世路悠悠野径多。
父老莫惊风采异,麻衣曾许拜銮坡。
古人重在民,今人重在官。
官威日赫赫,民力何能宽。
县吏夜持符,赋役纷无端。
春蚕寒未下,春苗生未繁。
急解妇子裾,典当充朝餐。
生计岂不念,所惜肢体残。
大位取快意,不问穷途寒。
卓哉阳亢宗,芳声今未刊。
君去谁当语,俛首摧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