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山庵梅花》
《赋山庵梅花》全文
宋 / 舒岳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水石生来瘦,乾坤孕此情。

寒溪千尺照,残雪数枝横。

光射霜髯逼,酥浮玉面争

何人夜吹笛故作断肠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ānméihuā
sòng / shūyuèxiáng

shuǐshíshēngláishòuqiánkūnyùnqíng

hánqiānjìnzhàocánxuěshùzhīhéng

guāngshèshuāngránmiànzhēng

rénchuīzuòduànchángshē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雪(cán xuě)的意思:指残余的雪,比喻事物的残余或遗留。

吹笛(chuī dí)的意思:吹奏笛子。也用来比喻人们无所事事,不务正业。

断肠(duàn cháng)的意思:形容极度悲痛,心碎。

浮玉(fú yù)的意思:形容虚名虚誉,没有实际价值。

故作(gù zuò)的意思:做作,不自然地表现出某种态度或情感。

面争(miàn zhēng)的意思:面对面争斗,争夺。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千尺(qiān chǐ)的意思:形容高度很高或长度很长。

生来(shēng lái)的意思:指天生、自然具备某种品质或特点。

霜髯(shuāng rán)的意思:指年老的胡须,多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水石(shuǐ shí)的意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关系。

玉面(yù miàn)的意思:形容女子的美貌,皮肤白皙如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岳祥的《赋山庵梅花》,通过对山庵梅花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首句“水石生来瘦”,形象地刻画了梅花枝干的清瘦姿态,暗示其坚韧不屈的性格。次句“乾坤孕此情”则表达了梅花在天地间孕育的深情与傲骨。

“寒溪千尺照,残雪数枝横”描绘了梅花在寒冷溪流的映照下,即使残雪覆盖,依然傲然挺立,展现出梅花的坚韧和不畏严寒的精神。接下来,“光射霜髯逼,酥浮玉面争”运用比喻,形容梅花白如酥,光照其上,仿佛霜须紧逼,玉面竞艳,生动描绘了梅花的洁白和娇美。

最后两句“何人夜吹笛,故作断肠声”,以笛声作结,将梅花的孤寂与哀婉之情与人的伤感相融合,增添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性,寓言了诗人的人生追求和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舒岳祥

舒岳祥
朝代:宋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猜你喜欢

题周鲲画帧·其十二

赴涧银龙冻亦流,岩容麓态玉雕锼。

板桥驴背冲寒客,试问奚囊得句不。

(0)

赋得折槛旌直臣

玉绳低鹤禁,朱鸟焕螭坳。

鸾扇非烟散,鸳班委佩敲。

佞臣方唯唯,直士独嘐嘐。

自具松筠操,难容泾渭淆。

撄龙鳞岂怯,折鹿角曾摎。

奚用槛重辑,还同罟不抛。

纳忠馀宿将,介节叹征茅。

企想都俞世,盈廷喜泰交。

(0)

园林当首夏,暖风日日吹。

拂云似席卷,飘絮如雪飞。

繁蕊将辞条,催残胡疾为。

对之惄焉愁,不为惜芳菲。

年来春雨艰,多赋云汉诗。

去冬三白佳,膏泽被郊畿。

满拟二麦丰,慰我三农饥。

亢旱虽未形,待泽正此时。

先忧理则然,后乐非所期。

(0)

携瓶撷芳

携瓶撷芳华,满院春光骀。

云胡尚拘墟,却向花间采。

折柳伤生意,拗花得毋乃。

粉蝶惜堕芬,翩跹逐飘蕾。

有人怪蝶痴,已却不知悔。

试看去年春,依旧枝头在。

(0)

雨·其一

微雨添寒峭,当春却似秋。

洗花霞有脚,度浪雪堆头。

原隰匀匀湿,阶凹活活流。

凭轩无限意,乐事在田畴。

(0)

凿冰放舟

春入湖心冰力弱,东风料峭何曾著。

镜掩鸾光黯欲迷,璧剖羊脂分来薄。

碌碌冰床声已收,中流迟放飞凫舟。

零澌碎冻不可乱,亭台寂寞榜人愁。

齐趁午晴呼什侣,曲钩利戟长柄杵。

截方裁角片片莹,撑来仍向冰中贮。

忽疑银浦泛琼珂,锦帆飞过太液波。

不比凌人载周礼,还如汉使穷天河。

凿冰已过二之日,匪纳謻门典何出。

朝寒仍复结琉璃,侵晨工作冲严慄。

吁嗟黄头效勤良可叹,瘃手皲足不忍看。

自今欲戒游观兴,瑶编独对心神莹。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