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撑半壁,一死答元廷。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壁(bàn bì)的意思:指某个整体的一部分,通常用来形容两个相对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不甘(bù gān)的意思:不愿意接受或忍受某种不公平或不满意的事情,内心不甘心。
橐橐(tuó tuó)的意思:形容骡子、马等走路时蹄声沉闷。
孤忠(gū zhōng)的意思:孤独而忠诚
护青(hù qīng)的意思:保护青年人,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名山(míng shān)的意思:指有名的山峰或山脉,也用来形容有声望、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清水(qīng shuǐ)的意思:清澈无杂质的水,比喻纯洁无暇的品质或人品。
山草(shān cǎo)的意思:指山中的草木,比喻人品或事物的质量。
水波(shuǐ bō)的意思:指水面上的波浪,比喻事物的变化或波动。
洗耳(xǐ ěr)的意思:指洗净耳朵,比喻听到了美好的言论或音乐等,使人感到舒适。
英灵(yīng líng)的意思:英勇的灵魂;英雄的精神。
忠耿(zhōng gěng)的意思:形容人忠诚正直,坚定不移。
-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余公墓”的描绘与赞颂,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诗中以“千载显英灵,孤忠耿日星”开篇,高度赞扬了余公的英勇与忠诚,将其比作照亮历史长河的明星,形象地表达了其在历史中的卓越地位和不朽精神。
接着,“六年撑半壁,一死答元廷”两句,通过简练的语言,概括了余公在艰难岁月中的坚守与牺牲,他以六年的时间支撑起了一片天地,最终以身许国,为元廷献出了生命,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国家的无限忠诚。
“清水波涵碧,名山草护青”则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性地赞美了余公的品德如同清澈的水波,碧绿而纯净;他的名声如同巍峨的山脉,被青草守护,永远青翠。这种比喻不仅美化了余公的形象,也寓意着其精神将如山水一般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最后,“履声来橐橐,洗耳不甘听”表达了对余公事迹的追忆与敬仰。这里的“履声”象征着余公的足迹,而“橐橐”则形容其坚定的步伐,暗示余公的事迹和精神仍在人们心中回响。“洗耳不甘听”则意味着人们对余公事迹的倾听,不仅仅是耳朵的接收,更是心灵的洗涤与震撼,表达了对余公崇高精神的深刻共鸣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不仅歌颂了余公的英勇与忠诚,也寄托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英雄人物的尊崇与纪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洪景卢舍人北使
尝记挥毫草檄初,必知鸣镝集单于。
由来笔下三千牍,可胜军中十万夫。
已许乞盟朝渭上,不妨持节过幽都。
吾君甚似仁皇帝,宜有韩公赞庙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