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起答王园长同年二首·其二》
《病起答王园长同年二首·其二》全文
明 / 李云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欹枕罗衣薄,蛩声院落哀。

花风不扫,闭户月频来。

弱质閒将槁,雄心尚未灰。

起犹歌伏枥顾影徘徊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闭户(bì hù)的意思:指关闭房门不出去,比喻不与外界接触,不愿与人交往。

伏枥(fú lì)的意思:指马匹在奔跑中停下来休息,比喻人在劳累之后得到休息。

蛩声(qióng shēng)的意思:指孤寂无助的声音,形容人在困境中无人相助的悲凉情境。

顾影(gù yǐng)的意思:顾念、牵挂回忆。

花风(huā fēng)的意思:指人的言行举止轻浮、不稳定,像花瓣随风飘摇一样。

落花(luò huā)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逝去或破灭,形容事物的悲凉或人的遭遇不幸。

罗衣(luó yī)的意思:指人们穿着华丽、光鲜的衣服。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弱质(ruò zhì)的意思:弱质指某人身体或精神上的虚弱,无力或脆弱。

心尚(xīn shàng)的意思:指人们追求的心理状态或价值观念。

雄心(xióng xīn)的意思:形容人的志向或抱负非常远大。

院落(yuàn luò)的意思:指庭院、院子的意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病后初起的诗人,对生命与世界的深刻反思。首句“欹枕罗衣薄”,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病中之人的身体状态,通过“欹”字生动地描绘出病体虚弱,倚靠枕头的情景,而“罗衣薄”则暗示了衣物的单薄,进一步烘托出病后的虚弱感。

“蛩声院落哀”一句,通过秋夜的蟋蟀鸣叫,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意境。蟋蟀的哀鸣,仿佛是自然界对诗人病痛的共鸣,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落花风不扫,闭户月频来”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落花随风飘散,却无人清扫,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脆弱;而月光频繁照进闭门的房间,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静寂,形成了一种静美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

接下来,“弱质闲将槁,雄心尚未灰”两句,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身体虚弱,生命似乎即将枯萎,但诗人的雄心壮志并未消逝,流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这种矛盾的情感表达,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富有感染力。

最后,“起犹歌伏枥,顾影自徘徊”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和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病愈后的状态。虽然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但仍能歌唱,如同老马虽老但仍怀有驰骋之心;而“顾影自徘徊”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自我状态的审视与思考,既有对过去的回顾,也有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病后情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健康、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作者介绍

李云程
朝代:明

猜你喜欢

舟泊延平怀刘仲祥

秋日泊船镡津口,城头高阁风泠泠。

潜蛟在涧水常黑,疏雨隔溪山正青。

何人望气求双剑,处士闭门谈六经。

文公精舍倚南郭,一荐芳洲蘋藻馨。

(0)

送郭按察还朝

圣主垂衣治天下,遣使南行访儒者。

要令多士尽归朝,肯使一才閒在野。

七闽僻陋山海隅,民风稍稍敦诗书。

十年戈甲乱离有,前代衣冠零落无。

使星昨夜躔南极,六辔皇华度原隰。

霜雪遥看鹰隼飞,风雷欲起蛟龙蛰。

千岩万壑紫芝春,白发青灯一二人。

已无扪虱谈兵略,那有非熊隐钓纶。

玉节春风凤池上,长江细雨桃花浪。

星临华盖近天颜,云绕蓬莱拥仙仗。

野人亦有蝼蚁情,洗兵愿见黄河清。

唐虞之君稷契佐,四海九州歌太平。

(0)

题车老人墨竹

秋色映琅玕,青青共岁寒。

过庭山月白,留影易栖鸾。

(0)

丙寅岁春送崇邑判簿刘宗文朝京·其二

佐邑由来宰邑同,一从堂上咏南风。

十年岩穴消沈外,百里人烟笑语中。

问俗更思延野老,亲贤频欲适儒宫。

仙舟忽报朝天去,归日棠阴满路浓。

(0)

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其二

道院閒眠客思清,泥途数里倦趋程。

春寒未退花全少,暖霭微销鹳又鸣。

城邑交流污浊迹,丘园总待发生情。

诗囊拟共连床语,犹愧衰年宿疾婴。

(0)

题春山访隐图

游山有兴未从容,偶向君家阅数峰。

水泛落花凡几曲,云开远岫似千重。

茆堂有约琴尊共,萝径何时杖履从。

避世老翁头雪白,风前徙倚听长松。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