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宁有妙,诸妙本来空。
《同紫柏上人出郊奉赓法语·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落日余晖中,云光与山色交融的景象,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句“不空宁有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万物皆空,妙不可言的哲理。在佛教中,“空”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是虚幻无常的,一切皆无固定不变的实体,因此“不空”则意味着没有真正的存在或妙处。这句诗暗示着世间的一切美好,都在“空”的本质下显现,却又最终归于空无,体现了佛家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次句“诸妙本来空”,进一步阐述了前一句的哲理。这里的“诸妙”指的是世间种种美好的事物,它们虽然在表象上显得美妙无比,但本质上却是空无的。这句话强调了世间万物的虚幻性,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美好所迷惑,而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空无本质。
后两句“落日云光里,茅山翠几重”,将视角转向具体的自然景观。夕阳西下,云层映照出金色的光芒,与远处的茅山形成鲜明对比。这里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金色的云光与绿色的山色相互辉映,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画面感。同时,“翠几重”不仅描绘了山色的浓绿,也隐含了层次丰富、深远莫测之意,仿佛在诉说着山中世界的神秘与深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独特感悟。它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真谛的探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景交融”与“寓理于景”的艺术手法。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