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访 落 先 秦 /诗 经 访 予 落 止 ,率 时 昭 考 。於 乎 悠 哉 ,朕 未 有 艾 。将 予 就 之 ,继 犹 判 涣 。维 予 小 子 ,未 堪 家 多 难 。绍 庭 上 下 ,陟 降 厥 家 。休 矣 皇 考 ,以 保 明 其 身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保明(bǎo míng)的意思:保护和维护明亮的光明。
多难(duō nàn)的意思:遭遇多种困难或灾难
皇考(huáng kǎo)的意思:指皇帝考试,比喻人们非常重视的考试或评定。
率时(lǜ shí)的意思:及时、迅速地行动或做事。
判涣(pàn huàn)的意思:指判断失误,断定错误。
上下(shàng xià)的意思:上下表示范围或顺序,上指高处、前者或前侧,下指低处、后者或后侧。
未有(wèi yǒu)的意思:从未有过,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小子(xiǎo zi)的意思:小孩子、年轻人
陟降(zhì jiàng)的意思:指人的地位、身份、声誉等逐渐提高或下降。
予小子(yǔ xiǎo zi)的意思:给予年轻人机会或权力,鼓励他们展示才华和能力。
- 注释
- 访:谋,商讨。
落:始。
止:之。
一说语气词。
率:遵循。
时:是,这。
昭考:指武王。
於乎:感叹词。
悠:远。
将:助。
就:接近,趋向。
判涣:分散。
家多难:指国家多灾难。
绍:继承。
陟降:提升和贬谪。
厥家:指群臣百官。
休:美。
皇考:指武王。
明:勉励。
- 注释2
访:谋,商讨。落:始。
止:之。一说语气词。
率:遵循。时:是,这。昭考:指武王。
於(wū)乎:感叹词。悠:远。
将:助。就:接近,趋向。
判涣:分散。
家多难:指国家多灾难。
绍:继承。
陟(zhì)降:提升和贬谪。厥(jué)家:指群臣百官。
休:美。皇考:指武王。
明:勉励。
- 翻译
- 即位之初国事商,路线政策依父王。先王之道太精深,阅历未丰心惶惶。纵有群臣来相助,犹恐闪失欠妥当。登位年轻缺经验,家国多难真着忙。继承先王治国道,任贤黜佞肃朝纲。父王英明又伟大,佑我勉我身安康。
- 译文
即位之初国事商,路线政策依父王。先王之道太精深,阅历未丰心惶惶。
纵有群臣来相助,犹恐闪失欠妥当。登位年轻缺经验,家国多难真着忙。继承先王治国道,任贤黜佞肃朝纲。父王英明又伟大,佑我勉我身安康。
- 赏析
在《周颂·访落》中,周成王诉说自己年幼,缺少治国经验,请求诸侯辅助,既陈实情,又表诚意。当然,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诸侯,更需要的是施以震慑。诗中两提周武王(“昭考”“皇考”),两提遵循武王之道,震慑即由此施出。
参与朝庙的诸侯均是受武王之封而得爵位的。身受恩惠,当报以忠诚,这是道义上的震慑;武王虽逝,他所建立的国家机器(包括强大的军队)仍在,这是力量上的震慑。
最有力的震慑是诗中表达的遵循武王之道的决心。如果说“率时昭考”还嫌泛泛,“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就十分具体了。武王在伐纣前所作准备有一条“立赏罚以记其功”(《史记·周本纪》)与诗中“上下”“陟降”相似,惟成王所处时局更为严峻,他所采取的措施也会更为严厉。舜即位后曾“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书·舜典》),这是成王可以效法,并可由辅佐他的周公实施的。
《周颂·访落》其实是一篇周王室决心巩固政权的宣言,是对武王之灵的宣誓,又是对诸侯的政策交代,真诚而不乏严厉,严厉而不失风度,周公也借此扯满了摄政的风帆。
- 鉴赏
这首诗是《诗经·小雅·访落》的内容,属于中国古代诗歌。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段诗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祖先功业的怀念之情。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这两句,意在叙述到达某个地点,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并追思先人的教诲。"于乎悠哉,朕未有艾" 表示诗人对于往事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思索。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继续走上先辈的道路,保持某种传统或精神。"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暗示诗人自认为自己能力不足,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困难感到力不从心。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描述了家族的延续和繁衍,以及对此的期望。最后一句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是希望通过对先人的怀念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这里的“皇考”指的是已故去的尊亲或祖先。
整体来看,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家族传统和历史责任感的深刻表达,以及个人在面对挑战时的自我反省与期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