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蒋山人二首·其二》
《赠蒋山人二首·其二》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閒来倚棹吕蒙城,几度从君听鹤鸣

岁俭自饶千树橘,气豪宁食五侯羹。

酒人许中贤圣农话惟应较雨晴。

史笔倘修高士传,蒋家今古两元卿。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高士(gāo shì)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高深学问的人。

鹤鸣(hè míng)的意思:形容文采斐然,声音悦耳动听。

今古(jīn gǔ)的意思:今古意为从古至今,表示时间的长久和历史的悠久。

酒人(jiǔ rén)的意思:指喝酒成瘾、沉迷于酒中的人。

农话(nóng huà)的意思:农民的话语,指农村人的言谈举止和思维方式。

史笔(shǐ bǐ)的意思:指历史记载的文字,也可用来形容文章或笔墨的能力。

岁俭(suì jiǎn)的意思:指过年的时候过节俭,不奢侈浪费。

五侯(wǔ hòu)的意思:指五个诸侯国的统称,也用来形容众多的贵族。

贤圣(xián shèng)的意思:指智慧高尚、品德崇高的人。

许中(xǔ zhōng)的意思:指人有了一定的成就或地位后,不再进取,沉溺于现状,不再有进步的动力。

倚棹(yǐ zhào)的意思:倚靠着船桨,形容船上的人靠着船桨休息或者依靠着船桨来支撑身体。

中贤(zhō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才能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赠蒋山人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蒋山人在吕蒙城边闲暇时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二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首句“閒来倚棹吕蒙城”,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诗人独自倚靠船桨,驻足于吕蒙城畔,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接着“几度从君听鹤鸣”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心灵的契合,如同鹤鸣般清越悠扬,传递着深挚的情感交流。

“岁俭自饶千树橘,气豪宁食五侯羹”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了在丰收之年,橘树繁茂,果实累累的景象,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丰盈;另一方面则以“五侯羹”作为反衬,表达了诗人对豪迈气概的推崇,即使在物质充裕之时,也不忘保持内心的豪情壮志,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超越。

“酒人直许中贤圣,农话惟应较雨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诗人与友人的交往比作饮酒论道,探讨人生哲理,以及对农事的关心,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通过“雨晴”的比较,既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也寓意着对人生境遇变化的洞察与理解。

最后,“史笔倘修高士传,蒋家今古两元卿”表达了诗人对蒋山人的高度评价,希望将来能为他撰写传记,将其作为古今高士的典范。这一句不仅是对蒋山人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高尚人格和卓越才能的颂扬,寄寓了对理想人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日常生活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尊崇。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充分体现了董其昌作为明代文人墨客的独特风采。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介轩先生庙廊器,茂龄已有吞牛志。

年方十二太学生,才登十六充廷试。

二十有四入谏官,二十有六燕京使。

(0)

啮指题壁

弱质空怀漆室忧,搜山千骑入深幽。

旌旗影乱天同惨,金鼓声淫鬼亦愁。

父母劬劳何日报,夫妻恩爱此时休。

九泉有路还归去,那个云边是越州。

(0)

春路晴犹滑,山亭晚更深。

竹枯湘泪尽,花发楚魂香。

并坐夜深皆不语,一灯分映两閒身。

(0)

武陵胜集得园字

骑马一身雪,来敲隐者门。

林林忧桂玉,草草乐琴樽。

勋业誇麟阁,文章鄙兔园。

探题归去路,灯火已黄昏。

(0)

松窗朝听雨,石碓夜舂云。

涧光接树影,石甃沁□□。

野水流花出,松云载雨还。

看山曾到寺,隔水忽□□。

(0)

家人不笑营生拙,野老空嘲历聘忙。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