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本不逃萧翼眼,诸方亦有姓萧人。
- 鉴赏
这首诗《示僧》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对比与类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世间事物真伪难辨的感慨。
首句“近时直指似兰亭”,以“兰亭”这一古代书法名迹为喻,暗示近期某些事物或言论,虽然表面上显得正直而高雅,但实质上却与真正的经典或真理相去甚远,如同模仿兰亭的书法作品,虽形似而神不似。
次句“枣木梅花总不真”,进一步强调了前一句的观点,指出那些看似珍贵的事物,如用枣木雕刻的梅花,尽管外表华丽,但终究是假的,缺乏内在的真实和价值。
第三句“哮本不逃萧翼眼”,借用唐代著名书法家萧翼的故事,比喻即使是最精妙的伪造品,也难以逃脱有识之士的眼睛。这里的“哮本”可能是指某种伪造的书法作品,而“萧翼眼”则象征着辨别真伪的能力。这句话强调了真伪之间的界限,即便是精心设计的赝品,也无法完全欺骗有经验的观察者。
最后一句“诸方亦有姓萧人”,以“诸方”泛指各地,表示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像萧翼这样的人存在,他们有能力识别真假,维护真理。这句话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表达了对具备辨别能力者的肯定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类比,深刻地探讨了真伪、表里、识见等哲学性问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锦江观涨
桃花落尽春水生,锦江忽作辊雷鸣。
奔流欲转草堂去,大声撼动芙蓉城。
两岸回旋如走马,飞腾上下驰流星。
浪花排空百丈立,银河倒泻天为倾。
一气浑噩渺无尽,乾坤不觉如浮萍。
忆昔长江破巨浪,风帆乘我空中行。
身如沧海渺一粟,性命直与蛟龙争。
今日江城看春涨,披襟想像神犹王。
安得呼起浣花翁,相与乘舟坐天上。
月夜从愚庵大师陈际叔徐世臣湖干闲步
披衣揽夜色,遂适湖干趾。
喧籁息近听,林峦敛遥视。
千峰寒月中,万壑疏钟里。
三潭弄浮烟,因风荡为水。
浮汀渔唱人,过浦箫声起。
佳游领支公,雅调及高士。
霜月满归途,宵深情未已。